名字由來的傳說
八百里伏牛山的余脈延伸到汝水以北形成丘陵山地。汝州市陵頭鄉境內不高不陡的山頭恰似牛的器官散落在陵頭大地,人們根據山的形態,起了一堆與牛有關的名字:牛脾山、牛頭山、牛肋巴山等。在這諸山中最出名的要數牛脾山。
牛脾山坐落在陵頭村以南,荊河以東。形態頗像牛的脾臟一嘟嚕落在這裡,那么這些牛的器官怎么會跑到這裡來呢?說起來還與西遊記的故事有關。
傳說唐僧師徒4人西天取經,一天來到荒山僻野,時值中午,師徒飢腸轆轆,讓八戒化齋。
這位天篷元帥扛起釘耙,駕起祥雲,不多時來到個好去處。且見漫山遍野鬱鬱蔥蔥,他按下祥雲,輕輕落在一座山上,此山名叫杏子嶺山。時值盛夏,口乾舌燥的豬八戒看到漫山遍野熟透的杏子,饞涎欲滴,他大把大把地摘,直往口裡塞,吃足吃夠才想到師傅和猴哥他們。他正欲摘些果子用衣服包著帶回時,仰臉看到杏子嶺山直插雲霄的山峰。他想到出家人要以慈悲為懷,何不把這擋人的山峰扒幾個口子,好讓行人通過呢?他緊緊運一運力氣,舉起那九齒釘耙,往山頂峰尖猛築,只聽轟隆一聲,天崩地裂,杏子嶺顛被扒開幾個豁子口,直到現在當地民眾還把此山叫做“沒牙山”。
這一下驚動了山下牛魔王洞裡的牛魔大仙,這一怪物披掛出洞,揮動利刃,直呼:“何人敢闖我的寶山。”豬八戒不由分說掄起釘耙直築,口裡嚷到來將通名。牛魔大仙拍拍胸脯,晃晃肥大身材道:“牛魔王是也。”
八戒幫猴哥三調芭蕉扇,和牛魔王較量過,知道面前的不是真的。於是,他勁頭十足朝怪物猛打。這一怪物是修道不成的牛魔大仙,怎敵得過這統領十萬水兵的天篷元帥,不上三個回合,八戒一耙打在怪物身上,九個窟窿直往外噴血,又一耙腦漿迸裂,癱倒在地,命死氣盡,近前一看原來是頭大黃牛。這可夠八戒飽餐一頓,他挽挽袖子,抓起這頭牛一撕兩半,剝下皮,抽了筋,拿住牛腿直往嘴裡填,吃足喝飽了。可他把牛骨頭、牛雜水扔得遍地都是,以後就形成了座座小山,並分別被命名為牛脾山、牛頭山、牛肋巴山等。
文學作品中的記載
話說平王東遷,車駕至於洛陽,見市井稠密,宮闕壯麗,與鎬京無異,心中大喜。京都既定,四方諸侯,莫不進表稱賀,貢獻方物。惟有荊國不到,平王議欲征之。群臣諫曰:“蠻荊久在
化外,宣王始討而服之。每年止貢菁茅一車,以供祭祀縮酒之用,不責他物,所以示羈縻之意。今遷都方始,人心未定,倘王師遠討,未卜順逆。且宜包容,使彼懷德而來。如或始終不悛,俟兵力既足,討之未晚。”自此南征之議遂息。
秦襄公告辭回國。平王曰:“今岐、豐之地,半被犬戎侵據。卿若能驅逐犬戎,此地盡以賜卿,少酬扈從之勞;永作西藩,豈不美哉?”
秦襄公稽首受命而歸。即整頓戎馬,為滅戎之計。不及三年,殺得犬戎七零八落,其大將孛丁、滿也速等,俱死於戰陣。戎主遠遁西荒。岐、豐一片,盡為秦有,闢地千里,遂成大國。髯翁有詩云:文武當年發跡鄉,如何輕棄畀秦邦?岐豐形勝如依舊,
安得秦強號始皇!
卻說秦乃帝
顓頊之裔。其後人名皋陶,自
唐堯時為士師官。皋陶子伯翳,佐大禹治水,烈山焚澤,驅逐猛獸,以功賜姓曰嬴,為舜主畜牧之事。伯翳生二子:
若木,大廉。
若木封國於徐,復商以來,世為諸侯。至紂王時,大廉之後,有蜚廉者,善走,日行五百里;其子
惡來有絕力,能手裂虎豹之皮。父子俱以
材勇,為紂幸臣,相助為虐。武王克商,誅蜚廉並及
惡來。蜚廉少子曰
季勝,其曾孫名
造父,以善御得幸於周穆王,封於趙,為晉趙氏之祖。其後有非子者,居
犬邱,善於養馬,周孝王用之,命畜馬於汧、渭二水之間,馬大
蕃息。孝王大喜,以秦地封非子為附庸之君,使續嬴祀,號為嬴秦。傳六世至襄公,以勤王功封秦伯,又得岐、豐之地,勢益強大,定都於雍,始與諸侯通聘。襄公薨,子文公立。時平王十五年也。
一日,文公夢鄜邑之野,有黃蛇自天而降,止於
山阪:頭如車輪,下屬於地,其尾連天。
俄頃化為小兒,謂文公曰:“我上帝之子也。帝命汝為
白帝,以主西方之祀。”言訖不見。
明日,召太史敦占之。敦奏曰:“白者,西方之色。君奄有西方,上帝所命,祠之必當獲福。”乃於鄜邑築高台,立白帝廟,號曰:鄜畤,用白牛祭之。又陳倉人獵得一獸,似豬而多刺,擊之不死,不知其名,欲牽以獻文公。路間,遇二童子,指曰:“此獸名曰‘蝟’,常伏地中,啖
死人腦,若捶其首即死。”蝟亦作人言曰:“二童子乃雉精,名曰‘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二童子被
說破,即化為野雞飛去。其雌者,止於陳倉山之北阪,化為石雞。視蝟,亦失去矣。獵人驚異,奔告文公。
文公復立陳寶祠於陳倉山。又終南山,有大梓樹,文公欲伐為殿材,鋸之不斷,砍之
不入;忽大風雨,乃止。有一人夜宿山下,聞眾鬼向樹賀喜,樹神亦應之。一鬼曰:“秦若使人被其發,以朱絲繞樹,將奈之何?”樹神默然。明日,此人以鬼語告於文公。文公依其說,復使人伐之,樹隨鋸而斷。有青牛從樹中走出,徑投雍水。其後近水居民,時見青牛出水中。文公聞之,使騎士候而擊之。牛力大,觸騎士倒地。騎士發散
被面牛懼更不敢出。文公乃制髦頭于軍中,復立怒特祠,以祭大梓之神。
時魯惠公聞秦國僭祀上帝,亦遣太宰讓到周,請用郊禘之禮。平王不許。惠公曰:“吾祖周公有大勳勞於王室。禮樂吾祖之所製作,子孫用之何傷?況天子不能禁秦,
安能禁魯?”遂僭用郊禘,比於王室。平王知之,不敢問也。自此王室日益卑弱,諸侯各自擅權,互相侵伐,天下紛紛多事矣。
史官有詩嘆曰:自古王侯禮數懸,未聞侯國可郊天。一從秦魯開端僭,列國紛紛竊大權。
再說鄭世子掘突嗣位,是為武公。武公乘周亂,並有東虢及鄶地,遷都於鄶,謂之新鄭。以
滎陽為京城,設關於
制邑。鄭自是亦遂強大,與
衛武公同為周朝卿士。平王十三年,
衛武公薨,鄭武公獨秉周政。只為鄭都滎陽,與洛邑鄰近,或在朝,或在國,往來不一。這也不在話下。
卻說鄭武公夫人,是申侯之女姜氏。所生二子,長曰寤生,次曰段。為何喚做寤生?原來姜氏夫人分娩之時,不曾坐蓐,在睡夢中產下,醒覺方知。姜氏吃了一驚,以此取名寤生,心中便有不快之意。乃生次子段,長成得一表人才,面如傅粉,唇若塗朱,又且多力善射,武藝高強。姜氏心中偏愛此子,若襲位為君,豈不勝寤生十倍?屢次向其夫武公,稱道次子之賢,宜立為嗣。武公曰:“長幼有序,不可紊亂。況寤生無過,豈可廢長而立幼乎?”遂立寤生為世子。只以小小共城,為段之食邑,號曰共叔。姜氏心中愈加不悅。及武公薨,寤生即位,是為
鄭莊公,仍代父為周卿士。姜氏夫人見共叔無權,心中怏怏。乃謂莊公曰:“汝承父位,享地數百里,使同胞之弟,容身蕞爾,於心何忍!”莊公曰:“惟母所欲。”姜氏曰:“何不以
制邑封之?”莊公曰:“制邑岩險著名,先王遺命,不許分封。除此之外,無不奉命。”姜氏曰:“其次則京城亦可。”莊公默然不語。姜氏作色曰:“再若不允,惟有逐之他國,使其別圖仕進,以餬口耳。”莊公連聲曰:“不敢,不敢!”遂唯唯而退。
次日升殿,即宣共叔段,欲封之。大夫祭足諫曰:“不可。天無二日,民無二君。京城有百雉之雄,地廣民眾,與滎陽相等。況共叔,夫人之愛子,若封之大邑,是二君也!恃其內寵,恐有後患。“莊公曰:”我母之命,何敢拒之?“遂封共叔於京城。共叔謝恩已畢,入宮來辭姜氏。姜氏屏去左右,私謂段曰:“汝兄不念同胞之情,待汝甚薄。今日之封,我再三懇求,雖則勉從,中心未必和順。汝到京城,宜聚兵搜乘,陰為準備。倘有機會可乘,我當相約。汝興襲鄭之師,我為內應,國可得也。汝若代了寤生之位,我死無憾矣!”共叔領命,遂往京城居住。自此國人改口,俱稱為京城太叔。開府之日,西鄙北鄙之宰,俱來稱賀。太叔段謂二宰曰:“汝二人所掌之地,如今屬我封土,自今貢稅,俱要到我處交納,兵車俱要聽我徵調,不可違誤。”二宰久知太叔為國母愛子,有嗣位之望。今日見他丰采昂昂,人才出眾,不敢違抗,且自應承。太叔託名射獵,逐日出城訓練士卒,並收二鄙之眾,一齊造入軍冊。又假出獵為由,襲取鄢及廩延。兩處邑宰逃入鄭國,遂將太叔引兵取邑之事,備細奏聞莊公。莊公微笑不言。班中有一位官員,高聲叫曰:“段可誅也!”莊公抬頭觀看,乃是上卿公子呂。莊公曰:“子封有何高論?”公子呂奏曰:“臣聞‘人臣無將,將則必誅。‘今太叔內挾母后之寵,外恃京城之固,日夜訓兵講武,其志不篡奪不已。主公假臣偏師,直造京城,縛段而歸,方絕後患。“莊公曰:“段惡未著,安可加誅。”子封曰:“今兩鄙被收,直至廩延,先君土地,豈容日割?”莊公笑曰:“段乃姜氏之愛子,寡人之愛弟。寡人寧可失地,豈可傷兄弟之情,拂國母之意乎!“公子呂又奏曰:”臣非慮失地,實慮失國也,今人心惶惶,見太叔勢大力強,盡懷觀望。不久都城之民,亦將貳心。主公今日能容太叔,恐異日太叔不能容主公,悔之何及?“莊公曰:”卿勿妄言,寡人當思之。“公子呂出外,謂正卿祭足曰:“主公以宮闈之私情,而忽社稷之大計,吾甚憂之!”祭足曰:“主公才智兼人,此事必非坐視,只因大庭耳目之地,不便泄露。子貴戚之卿也,若私叩之,必有定見。”公子呂依言,直叩宮門,再請莊公求見。莊公曰:“卿此來何意?”公子呂曰:“主公嗣位,非國母之意也。萬一中外合謀,變生肘腋,鄭國非主公之有矣。臣寢食不寧,是以再請!”莊公曰:“此事乾礙國母。”公子呂曰:“主公豈不聞周公誅管蔡之事乎?‘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望早早決計。“莊公曰:”寡人籌之熟矣!段雖不道,尚未顯然叛逆。我若加誅,姜氏必從中阻撓,徒惹外人議論,不惟說我不友,又說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為。彼恃寵得志,肆無忌憚。待其造逆,那時明正其罪,則國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無辭矣。“公子呂曰:”主公遠見,非臣所及。但恐日復一日,養成勢大,如蔓草不可芟除,可奈何?主公若必欲俟其先發,宜挑之速來。“莊公曰:”計將安出?“公子呂曰:”主公久不入朝,無非為太叔故也。今聲言如周,大叔必謂國內空虛,興兵爭鄭。臣預先引兵伏於京城近處,乘其出城,入而據之。主公從廩延一路殺來,腹背受敵,太叔雖有沖天之翼,能飛去乎?“莊公曰:”卿計甚善,慎毋泄之他人。“公子呂辭出宮門,嘆曰:”祭足料事,可謂如神矣。“次日早朝,莊公假傳一令,使大夫祭足監國,自己往周朝面君輔政。姜氏聞知此信,心中大喜曰:“段有福為君矣!”遂寫密信一通,遣心腹送到京城,約太叔五月初旬,興兵襲鄭。時四月下旬事也。公子呂預先差人伏於要路,獲住齎書之人,登時殺了,將書密送莊公。莊公啟緘看畢,重加封固,別遣人假作姜氏所差,送達太叔。索有回書,以五月初五日為期,要立白旗一面於城樓,便知接應之處。莊公得書,喜曰:“段之供招在此,姜氏豈能庇護耶!”遂入宮辭別姜氏,只說往周,卻望廩延一路徐徐而進。公子呂率車二百乘,於京城鄰近埋伏。自不必說。
卻說太叔接了母夫人姜氏密信,與其子
公孫滑商議,使滑往衛國借兵,許以
重賂。自家盡率京城二鄙之眾,託言奉鄭伯之命,使段監國,祭纛犒軍,揚揚出城。
公子呂預遣兵車十乘,扮作商賈模樣,潛入京城。只等太叔兵動,便於城樓放火。
公子呂望見火光,即便殺來。城中之人,開門納之。不勞餘力,得了京城。
即時
出榜安民,榜中備說莊公孝友,太叔背義忘恩之事。滿城人都說太叔不是。
再說太叔出兵,不上二日,就聞了京城失事之信。心下慌忙,星夜回轅。屯紮城外,打點攻城,只見手下士卒紛紛耳語。原來軍伍中有人接了城中家信,說莊公如此厚德,太叔不仁不義。一人傳十,十傳百,都道:“我等背正從逆,
天理難容。”哄然而散。太叔點兵,去其大半,知人心已變,急望鄢邑奔走,再欲聚眾。不道莊公已在鄢。乃曰:“共吾故封也。”於是走入共城,閉門自守。莊公引兵攻之。那共城區區小邑,怎擋得兩路大軍。如
泰山壓卵一般,須臾攻破。太叔聞莊公將至,嘆曰:“姜氏誤我矣!何面目見吾兄乎!”道自刎而亡。
胡曾先生有詩曰:寵弟多才占大封,況兼內應在宮中。誰知公論難容逆,生在京城死在共。
又有詩說莊公養成段惡,以塞姜氏之口,真千古奸雄也。
詩曰:子弟全憑教育功,養成稔惡陷災凶。一從京邑分封日,太叔先操掌握中。
莊公撫段之屍,大哭一場,曰:“痴兒何至如此!”遂簡其行裝,姜氏所寄之書尚在。將太叔
回書,總作一封,使人馳至鄭國,教祭足呈與姜氏觀看。即命將姜氏送去潁地安置,遺以誓言曰:“不及
黃泉,無相見也!”姜氏見了二書,羞慚無措,自家亦無顏與莊公相見,即時離了宮門,出居潁地。
莊公回至國都,目中不見姜氏,不覺良心頓萌,嘆曰:“吾不得已而殺弟,何忍又離其母?誠天倫之罪人矣!”
卻說
潁谷封人,名曰
潁考叔,為人正直無私,素有孝友之譽。見莊公安置姜氏
於潁,謂人曰:“母雖不母,子不可以不子,主公此舉,傷化極矣!”乃覓鴞鳥數頭,假以獻野味為名,來見莊公。莊公問曰:“此何鳥也?”
潁考叔對曰:“此鳥名鴞,晝不見泰山,夜能察秋毫,明於細而暗於大也。小時其母哺之,既長,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莊公默然。適宰夫進蒸羊,莊公命割一肩,賜考叔食之。考叔只揀好肉,肉紙包裹,藏之袖內。莊公怪而問之。考叔對曰:“小臣家有老母,小臣家貧,每日取野味以悅其口,未嘗享此厚味。今君賜及小臣,而老母不沾一臠之惠,小臣念及老母,何能下咽?故此攜歸,欲作羹以進母耳。”莊公曰:“卿可謂孝子矣!”言罷,不覺悽然長嘆。考叔問曰:“主公何為而嘆?”莊公曰:“你有母奉養,得盡人子之心。寡人貴為諸侯,反不如你!”考叔
佯為不知,又問曰:“姜夫人在堂無恙,何為無母?”莊公將
姜氏與太叔共謀襲鄭,及安置
潁邑之事,細述一遍:“已設下黃泉之誓,
悔之無及!”考叔對曰:“太叔已亡,姜夫人止存主公一子,又不奉養,與鴞鳥何異?倘以黃泉相見為歉,臣有一計,可以解之。“莊公問:”何計可解?“考叔對曰:”掘地見泉,建一地室,先迎姜夫人在內居住。告以
主公想念之情,料夫人念子,不減主公之念母。主公在地室中相見,於及泉之誓,未嘗違也。“莊公大喜,遂命考叔發壯士五百人,於曲洧牛脾山下,掘地深十餘丈,泉水湧出,因於泉側架木為室。室成,設下長梯一座,考叔往見
武姜,曲道莊公悔恨之意,如今欲迎歸孝養。
武姜且悲且喜。考叔先奉武姜至牛脾山地室中。莊公乘輿亦至,從梯而下,拜倒在地,口稱:“寤生不孝,久缺定省,求
國母恕罪!”
武姜曰:“此乃老身之罪,與汝無與。”用手扶起,母子
抱頭大哭。遂升梯出穴,莊公親扶武姜登輦,自己執轡隨侍。國人見莊公母子同歸,無不
以手加額,稱莊公之孝。此皆考叔調停之力也。
胡曾先生有詩云:黃泉誓母絕彝倫,大隧猶疑隔世人。考叔不行
懷肉計,莊公安肯認天親!
莊公感考叔全其母子之愛,賜爵大夫,與公孫閼同掌兵權。不在話下。
再說共叔之子
公孫滑,請得衛師,行至半途,聞共叔見殺,遂逃奔衛,訴說伯父殺弟囚母之事。
衛桓公曰:“鄭伯無道,當為公孫討之。”遂興師伐鄭。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