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胎毛滴蟲病

牛胎毛滴蟲病是由鞭毛綱中滴蟲屬的胎毛滴蟲寄生在牛的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

病因,症狀,診斷,防治,

病因

該病分布於世界各地,我國也有發生。
牛胎毛滴蟲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陰道和子宮,公牛的包皮腔,陰莖黏膜及輸精管等處。在嚴重情況下,生殖器官的其他部位也有寄生。母牛懷孕後,在胎兒體內,胎盤和胎液中均有大量的蟲體寄生,約經數日至數周即導致胎兒死亡並流產。
本病主要以交配傳染或通過流產胎兒、陰道排泄物直接接觸感染。

症狀

公牛感染後蟲體主要在包皮腔及陰莖黏膜表面繁殖,繼而包皮的龜頭黏膜上出現紅色小結及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有時出現排尿有痛覺及不願交配的現象,症狀不久即可消失,但蟲體可侵入輸精管,前列腺和睪丸等部位。
母牛感染後蟲體首先是在陰道內繁殖,引起黏膜炎症,發紅腫脹出現小疹塊,1~2周后開始有絮狀的灰白色分泌物自陰道排出。母牛受孕後8~12星期內可發生早期流產,胎兒死亡但不腐敗,胎衣包裹完整,流產2一4周后可能再發情,再次交配後可能受孕也有再次流產的。當子宮發生慢性炎症以至化膿性子宮內膜炎時,則經陰道排出膿樣分泌物,往往造成發情不正常,不易受孕。

診斷

在流行病學上,注意牛群的歷史和母牛群有無大批早期流產現象及不妊的情況。床上須注意公母牛有無生殖器官炎症。還必須作陰道排出物、包皮分泌物、胎液和胃內容物等病原體的檢查才能確診。

防治

在預防本病中,首先對新引進的牛要進行隔離檢疫,以防傳人本病;採用人工授精配種,防止交配感染;在流行區內,應在配種前進行普查,根據檢查結果分群飼養。對病牛要積極治療,待病癒後方可混群飼養。
對病牛的治療,主要是局部的洗滌處置,如0.1%雷佛奴爾液、0.2%碘溶液、0.1黃色素液等。在治療期間,對牛生殖道排泄物、用具及地面、墊草應進行嚴格消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