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定義:從事牛肉質量、產量等級評定和活牛等級評估的監督管理人員。 從事的主要工作包括:(1)根據活牛的體型外貌評價活牛等級;(2)根據骨質化程度、大理石花紋、肉色和脂肪顏色評價肉牛胴體質量等級;(3)根據熱胴體重、眼肌面積和背膘厚評價肉牛胴體產量等級;(4)按照肉牛屠宰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放血、去頭蹄、剝皮、去內臟、劈半、沖淋等操作;(5)根據肉塊分割標準操作規程,進行肉牛胴體剔骨、分割和肉塊修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肉分級員
- 實質:職業
- 定義1:活牛等級評估的監督管理人員
- 主要工作包括:根據活牛的體型外貌評價活牛等級
牛肉分級員,肉牛資源,牛肉市場競爭力,牛肉分級,牛肉分級員職業,
牛肉分級員
職業名稱:牛肉分級員。
職業概況:
長期以來,我國養牛業以役用為主,牛的出欄率極低。20世紀80年代前後,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牛肉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我國牛肉在肉類中的比例已從80年代初的2%上升到現在的8%左右。2001年,我國肉牛存欄量10568.66萬頭,僅次於印度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肉牛屠宰總量3738.74萬頭,位居世界第一;牛肉產量560萬噸,位居世界第四。我國肉牛資源分布廣闊,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中原(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江蘇、陝西、山西等)、西北(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青海等)和南方(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福建、浙江等)四大肉牛帶。2001年,這四大肉牛帶存欄量占全國總量的89.4%(其中中原肉牛帶和東北肉牛帶占總量的40.7%),出欄和屠宰量占全國的93.3%(其中中原六省和東北三省占總量的60.3%),牛肉產量占全國的93.7%(其中中原七省和東北三省占總量的65.6%)。
肉牛資源
豐富的肉牛資源帶動了屠宰加工業的發展。我國現有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在1000多家,分布於全國各地(尤其是各大肉牛帶),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區和東北三省。目前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10家左右。多數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引進了先進的設備,並將電刺激、排酸等技術套用於牛肉生產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牛肉的品質。其中部分企業已走上了肉牛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實現了肉牛育種、飼料加工、飼養、育肥、屠宰加工、肉製品深加工、副產品開發利用一體化,大大延長了肉牛產業鏈。
牛肉市場競爭力
不難看出,我國已成為牛肉生產大國,但從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來說,卻算不上強國。我國在世界牛肉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較低,牛肉價格大大低於世界牛肉平均價格。出口市場僅在中東少數幾個國家,出口份額也非常小。2001年,我國牛肉出口僅6萬噸,遠不及美國、澳大利亞、巴西、日本等國家。不僅如此,國內市場正受到外來牛肉的衝擊。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國的牛肉質量參差不齊,牛肉市場不規範。
影響當前我國牛肉市場競爭力最關鍵的因素是牛肉的質量。影響我國優質牛肉生產的因素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國尚沒有全面推行牛肉分級制度,對優質牛肉沒有客觀評判,這樣就很難形成以質論價的良性牛肉市場,優質牛肉生產也就無從做起。世界上凡是肉牛業發達的國家均施行牛肉質量分級制度,對本國牛肉生產起到了極大的導向和推動作用。我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意味著我國牛肉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加大,國際市場波動、政策和規則的變化對我國牛肉進出口貿易影響會明顯增加,也進一步要求我們在規範牛肉生產上和國際接軌。牛肉分級技術的套用,對引導牛肉生產的規範化、標準化、有序化及產業化有重要意義。
牛肉分級
針對我國牛肉生產目前所面臨的形勢,當務之急是要提高牛肉的質量,增加國際競爭力;規範牛肉市場,實行優質優價;促進國內牛肉市場良性運轉。而要達到此目標,分級是關鍵。縱觀美國、加拿大、日本等肉牛業已開發國家的牛肉分級發展史,牛肉分級主要具有下列作用:
(1)實現優質優價,促進牛肉市場良性運轉;
(2)規範和統一國內牛肉產品的質量,促進牛肉生產水平的提高,延長肉牛產業鏈;
(3)對牛肉生產的發展起到導向和推動作用,促進肉牛繁育、飼養肥育、屠宰加工、牛肉製品加工協調發展;
(4)使國內整個肉牛產業納入一個科學的、有序的發展軌道,增強國際競爭力。
牛肉分級員職業
根據我國目前肉牛屠宰加工業的情況估計,牛肉分級員作為一個新的職業將為社會提供4000多個就業崗位,這些崗位集中在肉牛飼養、屠宰、加工較為發達的東北(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中原(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江蘇、陝西、山西等)、西北(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青海等)和南方(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福建、浙江等)四大肉牛帶。如果從以牛肉分級為核心,帶動肉牛產業鏈發展角度看,拉動就業能力將更大,因為肉牛產業的發展,必然會提供更多的相關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