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癱瘓

牛病毒性癱瘓

牛病毒性癱瘓指牛因為病毒引發的疾病導致的癱瘓,導致牛生產性能下降,給養牛業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病毒性癱瘓
  • 外文名:Bovine paralysis
  • 領域:農業科學
癱瘓的症狀,發病機理分析,預防,治療方法,

癱瘓的症狀

病牛在發病前,往往見不到症狀。臥倒不起常發生於產犢過程或產後48小時之內。強行轟趕,只能爬行。病牛初期精神良好,反應機敏。食慾基本正常,偶有減少。反芻和排糞、排尿正常。體溫正常或略高,心率增加到80~100次/分鐘,呼吸無變化。主要特徵是後軀麻痹,兩後肢不能充分伸展,有的病牛躺在地面上。較重的病例,病症可能更加明顯,特別是頭彎向後方,呈側臥姿勢。更為嚴重的病例,則呈感覺敏感、興奮,並且在側臥時呈現某種程度的四肢抽搐,食慾消失。
牛癱瘓也不是說一下子就直接癱瘓了,它是有個過程的。一般牛出現癱瘓的前期,一般都是後腿沒有力氣,站不了多久就會躺著,最後慢慢的就會站不起來,就算能站起來,站不了兩分鐘又會倒下。慢慢的就再也站不起來了,只能一直在地上趴著了。

發病機理分析

1) 傳染源與傳播途徑。認識牛病毒腹瀉的發病機理需要從認識其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出發。帶有牛病毒的牛群是牛病毒腹瀉病的主要傳染源。被病毒感染的病牛會發生持久性的病毒血症, 病牛的骨髓、腸淋巴結等主要組織和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中都含有病毒。牛病毒腹瀉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健康牛與病牛發生直接或間接的接觸, 包括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的感染和授精等途徑發生的傳染。
2) 流行時期及發病狀況。牛病毒性腹瀉病一年四季均會發生, 其中以冬季與春季居多, 具體月份集中在11~5月。其中, 在發病段, 0~11月齡的犢牛發病率較高, 急性的病例高達25%, 因病死亡率集中在90%以上。
3) 牛病毒性腹瀉發病機理。N-CPE型BVDV是牛病毒性腹瀉感染的主要致病因子。病毒入侵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後, 將會迅速在牛的鼻、口、腸黏膜的上皮細胞等處進行聚集, 不久進入血液引起嚴重的病毒血症。病毒隨後進入淋巴組織, 在淋巴結等位置進行快速增殖, 促使牛體的白細胞逐漸減少。然後病毒在牛體的黏膜上皮內進行複製、增殖, 引起細胞的壞死、糜爛。在牛病毒性腹瀉急性感染後, 病牛的臨床症狀一般比較溫和, 通常出現低燒、腹瀉等生理症狀。病毒還會造成牛的免疫系統紊亂, 引起牛群的繼發性感染。此外, 一些毒性強的病毒會引發比較嚴重的中毒現象, 牛會出現致死性出血腹瀉和因致死性血小板減少而出現的嚴重症狀。
4) 急性感染方式。急性病毒感染對妊娠母牛的危害極大, BVDV病毒通過母體胎盤的物質運輸導致母女子宮內胎兒的病毒感染。從而在母牛的妊娠早期導致胎兒的先天死亡、急性流產、胎兒畸形等。相反, 在發生在妊娠後期的感染中, 剛出生的新生犢通常表現正常, 但是幼牛體內常排出病毒物質, 繼而病毒感染的情況更加嚴重。
5) 牛病毒性腹瀉感染的臨床症狀。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7~10d, 人工感染為2~3d。在臨床診斷上牛病毒性腹瀉感染類型主要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對於急性型的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感染狀況, 其受感染的牛群大多處於青年階段, 這種類型的感染具有發病急的特點。受感染的牛持續2~3d體溫超過40℃, 產生排斥進食、心率加快、呼吸困難等典型的症狀。並且呈腹瀉呈水樣, 有惡臭, 含有血液。此外, 受感染的牛的口腔黏膜出現大片壞死的現象, 特點嚴重的情況下還出現整個口腔呈被煮樣上皮大面積壞死, 流涎外溢, 其鼻鏡也發生病變, 損害部分覆以痂皮, 痊癒時間較長。慢性型的牛病毒性腹瀉感染主要表現妊娠母牛的懷孕早期的慢性BVD和MD持續感染, 感染病毒物質經過胎盤天然的流通渠道, 感染胎兒。MD持續感染主要表現為發病突然、受感染的牛腹瀉嚴重, 出現厭食、流淚等現象, 還會伴隨著口腔黏膜的糜爛。慢性BVD則表現為腹瀉間歇性, 被感染的牛排便困難, 糞便中可能帶有血液和大量的黏液。在短時間內病牛會出現極度的脫水狀況, 體重陡減, 並且在發病後數周死亡, 死亡率相對較高。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來預防牛癱瘓。營養要平衡,充分重視礦物質、鈣和磷的供應量和比例,多餵易消化的優質飼料,適當運動和增加光照。妊娠初期補餵鈣鹽和複合微量元素,減少日糧中鈣的攝取量是預防牛癱瘓的有效方法。可將牛每天攝入的鈣量限制在60克以下,少飼餵豆科飼料,增加穀物精料的數量等,使攝入的鈣、磷比例保持在(1.0~1.5)。

治療方法

西醫療法: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500毫升,療效可達80%,注射速度要慢,防止注入皮下。病情嚴重時可皮下一次注射20%苯甲酸鈉咖啡因10~20毫升。為防止酮血病發生,可同時注入40%葡萄糖溶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