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識讀本:佛學概論》由英國佛教倫理學家關大眠撰寫,揭示了佛教的發源和發展,語言直白並輔之以圖表,清楚明白地說明了佛教的中心教義和修習方法。南京大學旭日佛學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佛學學者賴永海作序推薦。
基本介紹
- 書名:牛津通識讀本:佛學概論
- 作者:關大眠 (Keown D.)
- 原版名稱:Buddhism: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譯者:鄭柏銘
- ISBN:9787544734493
- 類別:人文社科
- 頁數:129頁
- 定價:25.00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27日
- 開本:16
- 語種:簡體中文,英語
主要內容,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主要內容
自佛教在印度創始之後,兩千多年來佛教傳遍了亞洲,現在對西方文化又產生了越來越重大的影響。《牛津通識讀本:佛學概論》向讀者揭示了佛教的發源和發展,語言直白並輔之以圖表,清楚明白地說明了佛教的中心教義和修習方法。各個章節分別就法與輪迴、禪定、倫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響等等細細展開。藏傳佛教和禪宗也各有闡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識,閱讀《牛津通識讀本:佛學概論》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關大眠,佛教倫理學家,生物倫理學家。目前任教於倫敦大學歷史系。1977年畢業於蘭卡斯特大學,獲文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牛津大學東方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著有《佛教倫理的本質》(1992)、《佛教與生物倫理學》(1995)、《佛學概論》(1996)、《當代佛教倫理》(2000)等。
圖書目錄
序言
引文出處例釋及發音
1佛教與象
2佛陀
3業與輪迴
4四聖諦
5大乘佛教
6佛教在亞洲
7禪定
8佛教倫理
9佛教在西方
年表
索引
英文原文
1佛教與象
2佛陀
3業與輪迴
4四聖諦
5大乘佛教
6佛教在亞洲
7禪定
8佛教倫理
9佛教在西方
年表
索引
英文原文
序言
關大眠(Damien Keown)的這本《佛學概論》(Buddh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英文原版問世已有多年,頗受讀者歡迎。這本小書篇幅不大,卻是一本優秀的佛學入門作品。作者的寫法並不像一般的入門作品那樣,只是簡單地羅列資料、介紹學科歷史,而是有重點、有創見地對佛學領域的一些重要主題進行了梳理。佛陀的教義、業與輪迴、佛教倫理、禪定,佛學與日常生活的融合、佛教思想在過去許多世紀中的演變、佛教對當今時代人類所面臨的困境的回應,這些在書中都有富有洞見的探索。
全書開篇即以一個載於《百喻經》中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來描述佛學研究的現狀。舍衛國那些眼盲的臣民被分成小組,然後各自去觸摸大象軀體的某個部位,有的摸頭,有的摸身,有的摸腿,有的摸尾。於是,在他們的各自描述中,大象便或者像水壺,或者像籮篩,或者像石柱,或者像門閂;因此,便有了無休無止的爭論。
的確,受到主觀態度、文化背景、思維方式或者研究方法等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研究者對佛學往往會形成相當不同的看法,得出的結論也常常各有殊異。應該說,這種現象是正常和合理的,因為佛教本身是一個複雜的多面體,各個人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佛教,得出的結論自然不會完全一樣,例如,僅就研究方法而言,除了傳統的“以佛學研究佛學”的方法之外,還有諸如哲學詮釋方法、歷史考據學方法、宗教社會學方法、宗教心理學方法,乃至於現象學、分析哲學的方法等等。不同的方法對於揭示佛教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層面的思想特質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它們之間並非一定就是情同楚漢、相互矛盾與對立,而往往可以相互發明、相得益彰,如果人們能用儘可能多的方法、從儘可能多的角度去研究佛教,那么,對於佛教的了解和認識就會更全面和具體,從而使自己的認識更接近於真理。
佛學確實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人類思想寶庫,不同的人都可以從中獲得自己想要、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例如,對於那些喜歡思辨哲學的人來說,佛學應該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棲身之所。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對中國古代哲學頗有微詞,認為她的思辨性不強。實際上,要么黑格爾不了解佛學,要么他沒把中國佛學納入中國古代哲學範圍。實際上,佛學的思辨性絕對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種哲學體系,而中國佛學不但是中國古代傳統學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甚至把它視為中國古代哲學的主幹所在!而對於那些較多著眼於現實人生,希望探尋某種人生智慧或者某種調適身心法門的人們,佛教中的思想資源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真誠希望今後有更多的人來研究佛學,也真誠祝願不同的人都能從佛學中受益,能從這本佛學著作中受益!是為序。
全書開篇即以一個載於《百喻經》中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來描述佛學研究的現狀。舍衛國那些眼盲的臣民被分成小組,然後各自去觸摸大象軀體的某個部位,有的摸頭,有的摸身,有的摸腿,有的摸尾。於是,在他們的各自描述中,大象便或者像水壺,或者像籮篩,或者像石柱,或者像門閂;因此,便有了無休無止的爭論。
的確,受到主觀態度、文化背景、思維方式或者研究方法等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研究者對佛學往往會形成相當不同的看法,得出的結論也常常各有殊異。應該說,這種現象是正常和合理的,因為佛教本身是一個複雜的多面體,各個人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佛教,得出的結論自然不會完全一樣,例如,僅就研究方法而言,除了傳統的“以佛學研究佛學”的方法之外,還有諸如哲學詮釋方法、歷史考據學方法、宗教社會學方法、宗教心理學方法,乃至於現象學、分析哲學的方法等等。不同的方法對於揭示佛教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層面的思想特質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它們之間並非一定就是情同楚漢、相互矛盾與對立,而往往可以相互發明、相得益彰,如果人們能用儘可能多的方法、從儘可能多的角度去研究佛教,那么,對於佛教的了解和認識就會更全面和具體,從而使自己的認識更接近於真理。
佛學確實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人類思想寶庫,不同的人都可以從中獲得自己想要、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例如,對於那些喜歡思辨哲學的人來說,佛學應該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棲身之所。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對中國古代哲學頗有微詞,認為她的思辨性不強。實際上,要么黑格爾不了解佛學,要么他沒把中國佛學納入中國古代哲學範圍。實際上,佛學的思辨性絕對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種哲學體系,而中國佛學不但是中國古代傳統學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甚至把它視為中國古代哲學的主幹所在!而對於那些較多著眼於現實人生,希望探尋某種人生智慧或者某種調適身心法門的人們,佛教中的思想資源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真誠希望今後有更多的人來研究佛學,也真誠祝願不同的人都能從佛學中受益,能從這本佛學著作中受益!是為序。
名人推薦
這本小書向讀者介紹了一種人類最優美、最深刻,最吸引人的大智慧。筆法簡明清楚,可讀性強,易於理解。
——新聞工作者、作家 布萊恩·阿潑亞德
——新聞工作者、作家 布萊恩·阿潑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