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樹村位於海陽市西部,地處東經120°55′,北緯36°51′。南與佘格莊相鄰,北與萊陽市高卓村接壤,西與大孟格莊相連,東隔公路與南洪溝村相望,隸屬小紀鎮,距市政府駐地30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0.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芋頭、桑、蔬菜等。 2002年,全村430戶,1279人,有紀、辛、張3姓,均為漢族,其中紀姓人口較多。
據老人講,村名來源,是村頭有一棵“牛根樹”,因此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牛根樹村
- 地理位置:海陽市西部
- 面積:8.5平方公里
- 人口:1279人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著名人物,
概況
明洪武二年(1369年),另一說為清朝初期,紀慷、紀凱從山西遷此建村。因建村處有一株盤根錯節的大牛根樹,故命名牛根樹村。後有辛姓、張姓來此定居。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國小。1958年成立完小。1972年成立聯中。1992年改為學區國小。1996年學校重新整修,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者2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50公斤左右,全年生活以糠菜為主。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85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50公斤,全村收入24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500元,有各種車輛208輛,機車43輛,電話151部,彩電320台,電冰櫃32台,洗衣機11台。 集體福利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61年,成立農村衛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問題。1978年,投資10多萬元購買發電設備,自行發電供村民照明。1984年購買16mm電影放映機1台,自放電影。1994年投資10多萬元,村民吃上自來水。1996年,安裝程控電話151部。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紀壽章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5年建立黨支部,紀壽章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領導下,村里成立了3個互助組,先後開展了減租減息,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開展了土改複查運動,組織村民參軍參戰,支援前線。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紀壽章、紀自賢、紀德誥、紀太之、辛化成、紀賢之、紀全勝。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6個,黨員61人。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先後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紀壽全、紀公誥、紀仁南、辛化成、紀俊仁、紀江之、紀益之、紀仁先、紀全勝。
著名人物
紀冠軍(?-1852)字公勇,號桌山,今海陽市小紀鎮牛根樹村人。道光八年(1828)武解元,道光十三年(1833)武進士。他精於騎射,熟於韜略,被皇上封了個御後侍衛官。當時有個說詞叫御前侍衛後轄,老家人傳說是把午朝門的官,所以當時人都稱紀冠軍武轄。由侍衛出任山西神馳營都司,經人推薦升任雲貴督標右營游擊,署理大定協副將。時值捻軍反清,紀冠軍奉調出兵,屢立戰功。鹹豐三年(1852)在湖南益陽縣三里橋與捻軍交戰,他衝鋒陷陣,身陷重圍,力盡而亡。他死後奉贈參將銜(正三品),世襲雲騎尉。武轄是打仗時被人砍了頭,屍體運到村里沒有頭,皇帝賜予金頭,武轄埋在什麼地方至今是個迷,聽說有好幾個墓,武轄老家的一個墳墓坐落於牛根樹村西北“蛤蝲講”,文革間被毀,墓碑已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