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果藤

牛果藤

牛果藤(學名:Nekemias cantoniensis (Hook. & Arn.) J. Wen & Z. L. Nie)是葡萄科牛果藤屬下的一種植物。木質藤本;葉為二回羽狀複葉或小枝上部著生有一回羽狀複葉;花序為傘房狀多歧聚傘花序;花盤發達,邊緣淺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明顯,柱頭擴大不明顯;果實近球形,直徑0.6-0.8厘米,有種子2-4顆;花期4-7月,果期8-11月。

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生長於海拔100-850米的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宜植於牆垣、林緣、池畔或石旁。

全株可入藥,稱為無莿根。性寒,有利腸通便的功效,主治便秘。果實可釀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果藤
  • 拉丁學名:Nekemias cantoniensis (Hook. & Arn.) J. Wen & Z. L. Nie 
  • 別名:廣東蛇葡萄、粵蛇葡萄、田浦茶、背帶藤、過山龍、毛序蛇葡萄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葡萄目
  • 葡萄科
  • 牛果藤屬
  • :牛果藤
  • 命名者及年代:(Hook. & Arn.) J. Wen & Z. L. Nie,2014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套用價值,觀賞,藥用,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嫩枝或多或少被短柔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二回羽狀複葉或小枝上部著生有一回羽狀複葉,二回羽狀複葉者基部一對小葉常為3小葉,側生小葉和頂生小葉大多形狀各異,側生小葉大小和葉型變化較大,通常卵形、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3-11厘米,寬1.5-6厘米,頂端急尖、漸尖或驟尾尖,基部多為闊楔形,上面深綠色,在擴大鏡下常可見有淺色小圓點,下面淺黃褐綠色,常在脈基部疏生短柔毛,以後脫落幾無毛;側脈4-7對,下面最後一級網脈顯著但不突出,葉柄長2-8厘米,頂生小葉柄長1-3厘米,側生小葉柄長0-2.5厘米,嫩時被稀疏短柔毛,以後脫落幾無毛。
花序為傘房狀多歧聚傘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序梗長2-4厘米,嫩時或多或少被稀疏短柔毛,花軸被短柔毛;花梗長1-3毫米,幾無毛;花蕾卵圓形,高2-3毫米,頂端圓形;萼碟形,邊緣呈波狀,無毛;花瓣5,卵橢圓形,高1.7-2.7毫米,無毛;雄蕊5,花葯卵橢圓形,長略甚於寬;花盤發達,邊緣淺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明顯,柱頭擴大不明顯。
果實近球形,直徑0.6-0.8厘米,有種子2-4顆;種子倒卵圓形,頂端圓形,基部喙尖銳,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橢圓形,背部中棱脊突出,表面有肋紋突起,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窪穴外觀不明顯,微下凹,周圍有肋紋突出。花期4-7月,果期8-11月。

近種區別

該種葉形、大小變化甚大,甚至有時在同一植株上部小枝上小葉較小,下部小枝的小葉較大,因此過去一些學者在標本室中把具有大葉的標本鑑定為羽葉蛇葡萄Ampelopsis chaffanjonii (Levl.) Rehd.),把小葉者鑑定為該種,但不同於前者在於,花軸被短柔毛,葉下面淺黃褐色,最後一級網脈清晰可見但並不突出,葉片上面在擴大鏡下有淺色小圓點,頂生小葉大多比側小葉寬且為倒卵形,種子窪穴不明顯,僅微下凹。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環境,較耐陰。喜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土壤,但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生長於海拔100-850米的山谷林中或山坡灌叢。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

繁殖方法

可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

栽培技術

冬季落葉後或早春移植,小苗可裸根移植,大苗需帶土球。生長期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適當施肥1-2次。秋季乾旱時節及時補水,施用磷、鉀肥有利果實發育。需設立網狀支架使其卷絡其向上生長。每年冬春季落葉後適當修剪病弱枝及冗雜枝條,調整株形。

套用價值

觀賞

該種枝葉繁茂,富有光澤,秋季果熟時,藍紫果串串,懸掛枝間,別具風趣。宜配植於棚架、綠廊、籬垣處,亦可種植與林下作耐萌地被。

藥用

其味甘、淡,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強筋骨之功效,主治皮膚癬癩、黃疸型肝炎、感冒風熱、咽喉腫痛等。用於暑熱,便秘,痛腫,療瘡等症狀。牛果藤為中國民間常用藥材,特別在江西、兩廣其莖葉常作為“藤茶”的主要品種飲用,具有清熱涼血、消炎解毒等多種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