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弓形蟲病

牛弓形蟲病

牛弓形蟲病是由弓形蟲原蟲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家畜弓形體病多呈隱性感染;顯性感染的臨床特徵是高熱、呼吸困難、中樞神經機能障礙、早產和流產。剖檢以實質器官的灶性壞死,間質性肺炎及腦膜腦炎為特徵。

基本介紹

  • 別稱:牛弓形蟲病
  • 多發群體:幼齡牛
  • 常見症狀:高熱、呼吸困難、中樞神經機能障礙、早產和流產
  • 傳播途徑:隱性感染
病 原,形態,滋養體,包囊,卵囊,裂殖體,配子體,培養,抵抗力,傳播途徑,先天感染,後天感染,流行特徵,季節性,年齡,臨床症狀,病理變化,診斷,病原學檢查,血清學診斷,治 療,預 防,

病 原

形態

弓形蟲在整個生活史過程中可出現以下幾種不同的形態。

滋養體

呈香蕉形或半月形。長4~7um,寬2~4um。用瑞氏染色見核呈紅色,胞漿呈藍色。電鏡下見蟲體外包以雙層質膜,內外質膜對稱,蟲體由3個極環將蟲體冠部包圍,在3個極環的後面有類圓錐體、棒狀或微線體從類圓錐體中心通過,達到最前端的外質膜。蟲體內,細胞核的周圍有線粒體,此外,還有高爾基附加體、內質網、糖原顆粒、嗜餓顆粒等。

包囊

(1)在慢性或隱性感染的機體內,滋養體在肌肉、腦細胞內繁殖,積聚為10~60um的圓形體,外由蟲體分泌的薄膜包圍,內有上千個蟲體。
(2)在急性感染的機體細胞內滋養體繁殖,積聚為15—40um的圓形體,外膜由宿主細胞所構成,包囊內有幾個至幾十個蟲體,當細胞崩裂後,蟲體便游離而出成滋養體。

卵囊

呈圓形或卵圓形,淡灰色,大小為10.7um×l2.2um,有一層光滑的薄囊壁。囊內充滿小顆粒,在外界適宜環境中,卵內發育形成2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內又有4個長形微彎的孢子體,發育成孢子體的卵囊才具有傳染性,抵抗力極強。

裂殖體

僅見於貓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成熟的裂殖體呈圓形,直徑為12—15um,內有10~15個香蕉狀裂殖體。

配子體

位於貓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雌配子體圓形,直徑為10um,成熟後形成12~32個新月形,雄配子長3 um,有2條鞭毛,雌配子直徑15—20um,呈圓形。

培養

弓形蟲滋養體可以在很多種動物細胞中培養,如豬腎、牛腎、猴腎等原代細胞,以及其他種傳代細胞,均能發育好。接種後30min,蟲體即可鑽人細胞

抵抗力

卵囊對酸、鹼、普通消毒劑、胰酶及胃酶等都有相當高的抵抗力。對乾燥及熱抵抗力較弱,50℃30min、55—60℃15min、70℃2min、80℃1 min可使卵囊感染力喪失,28%氨水對糞便中的卵囊有毒效力極強。
滋養體對熱、乾燥、日光、化學藥物極敏感。低溫有利於存活。4℃以下,保存51d,-196℃中保存419d。1%來蘇兒、1%鹽酸,1min內可殺死蟲體。
包囊對熱敏感。50℃30min、56℃10~15min即喪失活力。低溫有利於保存。冰凍狀況下的豬肉內的包囊可保存35d。乙酸、過氧乙酸為包囊有效的消毒劑
流行病學
傳染來源 隱性感染或臨床型的貓、人、畜、、鼠及其他動物都是本病的傳染來源。由於能排出卵囊,而且卵囊又能在外界環境中長時間貯存,故是最危險的傳染來源。其次是大量間宿主或隱性感染機體的腦、肌肉記憶體留有弓形蟲包囊;急性病例體內及乳汁、唾液、精液中含有滋養體,所以,當吃進含有包囊的豬肉、乳汁等皆可引起感染。

傳播途徑

分為先天和後天感染。

先天感染

即通過胎盤、子宮、產道等而感染。日本在死胎豬、我國湖北省畜牧獸醫所從流胎兒臟器、羊水及腹、胸水,以及鐵嶺種畜場從流產胎羊中都分離到弓形蟲,人也從腦積水畸胎兒中分離出弓形蟲,這都說明先天性感染在人和家畜中均有存在。

後天感染

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吞食了能耐胃酸的卵囊或包囊而感染。污染的飼料、飲水及屠宰殘渣是最常見的傳染媒介;呼吸道感染、皮膚劃痕、同棲及交配,以及輸血等接觸途徑,均可導致感染。

流行特徵

感染情況 本病為世界流行。我國經血清學或病原學證實自然感染的動物有16種,其中以貓、豬最為嚴重。豬感染率通常在20%以上,感染弓形蟲的豬,腦內可長期存留包囊,故危害最大。

季節性

弓形蟲卵囊孵育與氣溫、濕度有關,故常以溫暖、潮濕的夏、秋季節多發。弓形蟲的發病季節十分明顯,多發生在每年氣溫在25~27℃的6月間。

年齡

幼齡牛比成年牛敏感,隨著年齡增長感染率增長。

臨床症狀

突然發病,最急性者約經36h死亡。病牛食慾廢絕,反芻停止;糞便乾、黑,外附黏液和血液;流涎;結膜炎、流淚;體溫升高至40—41.5℃,呈稽留熱;脈搏增數,每分鐘達120次,呼吸增數,每分鐘達80次以上,氣喘,腹式呼吸,咳嗽;肌肉震顫,腰和四肢僵硬,步態不穩,共濟失調。嚴重者,後肢麻痹,臥地不起;腹下、四肢內側出現紫紅色斑塊,體軀下部水腫;死前表現興奮不安、吐白沫,窒息。病情較輕者,雖能康復,但見發生流產;病程較長者,可見神經症狀,如昏睡,四肢划動;有的出現耳尖壞死或脫落,最後死亡。

病理變化

皮下血管怒張,頸部皮下水腫,結膜發紺;鼻腔、氣管黏膜點狀出血;陰道黏膜條狀出血;真胃、小腸黏膜出血;肺水腫、氣腫,間質增寬,切面流出大量含泡沫的液體;肝臟腫大、質硬、土黃色、濁腫,表面有粟粒狀壞死灶;體表淋巴結腫大,切面外翻,周邊出血,實質見腦回樣壞死。

診斷

病原學檢查

病料直接塗片 生前可取腹股溝淺淋巴結,急性死亡病例可取肺、肝、淋巴結直接抹片,染色、鏡檢發現10~60/um直徑的圓形或橢圓形小體。
小白鼠接種 取組織病料1;10生理鹽水懸液o.5~1.0mL,接種於小白鼠腹腔,接種後1~2周小白鼠出現蜷縮、閉目、腹部膨脹、呼吸困難至死亡。腹水抹片可發現滋養體。對小白鼠不敏感的蟲株,可以採取大劑量接種來獲得蟲體。

血清學診斷

染色試驗 新鮮弓形蟲易被鹼性美藍著色,但在有弓形蟲抗體及同時含有輔助因子(致活劑)的新鮮人血清時,可使蟲體胞漿變性,不易為美藍著色。血清滴度1:8稀釋時,能使50%蟲體不著色,即認為陽性。1;256視為活性感染,1:1 024視為急性感染。通常動物感染弓形蟲1周后血清滴度增高,4—6周達到高峰,以後下降並維持較長時間。
間接血凝試驗(IHA) 由於本法具有快速、簡易、實用及效果確實的優點,已廣泛用於弓形蟲病的診斷及流行病學調查。
皮內試驗 以弓形蟲超音波裂解物腹腔或耳根皮內注射,注射後24 h出現紅腫反應,腫脹中央遺留一個5mm×5mm黑色壞死點,即為陽性。本法用於豬,認為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免疫螢光診斷 取肺、淋巴結組織作觸片,固定、染色、鏡檢。如各視野內有大量特異性螢光的弓形蟲,其胞漿為黃綠色螢光,胞核暗而不發螢光,蟲形態為月牙形,棗核形。即可確診。
類症鑑別診斷 牛弓形蟲病發生在夏、秋季,北京地區前次流行在8月份,症狀表現高燒、胃腸炎、癱瘓臥地,與牛流行熱的流行極其相似,故應進行鑑別。為此,可取病牛血液,提取血清,以間接法(雙層法)染色,鏡檢,觀察有無特異性螢光細胞,如果沒有,證明牛流行熱為陽性。同時,取病死牛肺、淋巴結作觸片,染色,鏡檢。如視野下發現細胞漿為黃綠色螢光,核暗不發螢光,蟲體呈月牙形、棗核形,即可確診為牛弓形由。

治 療

一旦疫病流行,首將病牛隔離,全群牛進行血清學檢驗,了解血清抗體水平,防止垂直感染。治療應及時,越早越好。
磺胺製劑對本病有極其好的療效,故為臨床治療普遍採用。
磺胺5—甲氧嘧啶(SMD) 按每日每千克體重30~50mg,靜脈注射,連續注射3~5d。
磺胺嘧啶(SD)、磺胺間甲氧嘧啶(SMM) 按30—50mg/kg體重一次靜脈注射,如配合使用甲氧苄氨嘧啶,或磺胺增效劑(TMP)按10~15mg/kg體重一次靜脈注射效果更佳。
氯苯胍 劑量為10~15mg/kg體重,一次內服,每日服兩次,連服4~6d。
二磺醯胺基-4-4‘二氨基聯苯碸(SDDS) 劑量為10mg/kg體重一次肌肉注射,連續7d。
痢特靈 按10mg/k鷹體重,一次內服,連服7d。

預 防

(1)已發生過弓形蟲病的奶牛場,應定期的進行血清學檢查,及時檢出隱性感染奶牛,並進行嚴格控制,隔離飼養,用磺胺類藥物連續治療,直到完全康復為止。
(2)堅持獸醫防疫制度,保持牛舍、運動場的衛生,糞便經常清除,堆積發酵後才能在地里施用;開展滅鼠,禁止養貓。
(3)已發生流行弓形蟲病時,全群牛可考慮用藥物預防。飼料內添餵SMMl00mg/kg和磺胺嘧啶5mg/kg,連續7d,可防止卵囊感染。
(4)江蘇農業科學院(1982)以組織培養的弓形蟲,通過紫外光照射致弱,培育出一株弱毒株接種後月.具有堅強免疫力,免疫期6個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