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甲蟲生菌

牙甲蟲生菌,別名蟲生菌,一種一分布在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的真菌。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牙甲蟲生菌 
  • 拉丁學名:Rickia coelostomalis
  • 別稱:蟲生菌 
  • :真菌界
  • :蟲囊菌目
  • 分布區域: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
物種信息,分布範圍,形態描述,寄主,相似物種,

物種信息

編號
170
定名人
Thaxter
參考文獻
Mem.Amer.Acad.Arts Sci.15:460,1926.Shen et al.,Res.Appl.Entomogenous Fungi China 4:257,1997. Rickia sabahensis K.Sugiyama,Trans.Mycol.Soc.Japan 12:14,1971.

分布範圍

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

形態描述

菌體細長,近直或呈“S”形扭曲,除足細胞、子囊殼腹腔和附屬枝基部為黑褐色外,其他部分均呈淺赭色或稻草色或近無色透明,自足細胞至子囊殼頸頂,1702.0~1769.0μm;至子囊殼腹腔頂1604.4μm。足細胞小,近倒圓錐形,18.3~22.1×18.3~22.1μm。子層托細長,最寬處為67.3(幼)~101.6μm;基細胞近長方形,17.6~24.4×24.4~26.5μm,長近寬的2倍,頂部稍寬,向足細胞略收窄,亞基細胞近三角形,8.1~13.2×28.5~30.9μm,細胞頂上並排3列細胞,分前、中、後列子層托,菌體成熟後,前列子層托比較長,中、後列子層托等長;前列子層托由42~55個細胞組成,細胞呈近長方形或卵圓形,近頂的7~8個細胞內側與子囊殼腹腔相連線,細胞顏色較深,呈棕褐色或黑褐色,頂細胞具一直生附屬枝(初生附屬枝),其基部黑褐色,其他細胞基本上在細胞外側上端分生出2個近前後重疊的近三角形的小細胞,其細胞頂分別長出一細長的單細胞附屬枝,其基部呈黑褐色,頂部近圓鈍;長26.5~63.2μm;中列子層托由26(幼)~42個細胞組成,細胞較前、後列子層托細胞大,呈近長方形,方形或卵圓形,近基部的細胞稍小,中間的細胞稍大;後列子層托由29~46個細胞組成,細胞形狀和附屬枝著生方式和前列子層托一樣。子囊殼腹腔著生在中後列子層托頂上,短粗,呈不透明的黑褐色,外側稍向外圓凸彎曲,88.4×159.1μm,頂部為細長的子囊殼頸,長313.8μm,基部寬44.2μm,自基部向上逐漸收窄,頂近圓鈍,向內側傾斜。雄器未觀察到。

寄主

寄生於西藏陷口牙甲◆Coelostoma cizangensis Wu(Coleoptera,Hydrophilidae)的前後足腿節上。雲南勐海,1985.Ⅶ.24,葉東海,HMIGD 61222-1,61222-2,61222-3。

相似物種

本種最特別的是菌體大,長,製成玻片後,肉眼都可看到。另外,本種為本屬為數不多的寄生於水生寄主的種類之一。本種的子囊殼頸與具喙蟲生菌Rickia rostrata Thaxter和具小喙蟲生菌Rickia rostellata Thaxter的相似,本種與前者的區別在於:本種的附屬枝基部黑褐色部分較前者的短小;與後者的區別在於本種菌體較後者成倍數長大。另外,本種與寄主同屬的極佳蟲生菌Rickia admirabilis Thaxter也很接近,但兩者的附屬枝形狀完全不同。我國的標本沒有觀察到Thaxter(1926)描述的傘狀分枝的附屬枝。另外,菌的個體(1702.0~1769.0μm)均比報導的印度尼西亞的[775.0μm(Thaxter 1926);900.O~1040.0μm(Sugiyama & Yamamoto 1982)]和日本(870.0μm)(Majewski 1988b)的標本長很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