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翣

牆翣

牆翣拼音是qiáng shà,注音是ㄑㄧㄤˊ ㄕㄚˋ,釋義是牆翣(牆翣)棺飾,其形似扇。古之牆翣,獨傅棺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牆翣
  • 拼音:qiáng shà
  • 注音:ㄑㄧㄤˊ ㄕㄚˋ
  • 解釋:牆翣(牆翣)棺飾,其形似扇
字意,詞意,

字意

牆:⑴會意。從嗇,從土。“嗇”有節儉收藏的意思。壘土為牆,意在收藏。本義:房屋或園場周圍的障壁。⑵用磚石等砌成承架房頂或隔開內外的建築物:牆闕(院落;門庭);牆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氣度);牆籬(藩籬,籬笆);牆東(比喻隱居不仕,以避亂世);牆茨(牆上生長蒺藜,意欲清除,又恐牆壞家毀。比喻闔門淫亂,家醜難除);土牆;圍牆。 ⑶門屏:蕭牆(喻內部,如“禍起蕭牆”)。 ⑷古代出殯時柩車上覆棺的裝飾性帷幔。如:牆合(即官懸);牆柳(牆翣)(出殯時覆蓋在柩車上的裝飾性帷幔)。 (5)具有實體牆相似特徵並能實現障蔽功能的通過特殊方式方能感知的客觀存在。如:牆外的世界很精彩。
翣:字從羽,從妾。“妾”指“侍妾”,引申指“旁立”、“伴隨”。“羽”指“羽扇”。“羽”和“妾”聯合起來表示“總是像侍妾那樣立在主人兩旁的羽毛扇”。本義:(遮風遮光用的)立式大羽毛扇。引申義:垂於棺兩旁的羽飾。說明:作為棺羽飾的“翣”的原型其實就是棺主人生前使用的翣。這是因為古人視死如生,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會被明器化、縮微化,從而順利帶入地下世界,繼續享用。

詞意

牆翣(牆翣)棺飾,其形似扇。《後漢書·趙咨傳》:“復重以牆翣之飾,表以旌銘之儀。”
《檀弓》云:“殷人棺槨,周人牆置翣。”牆,謂帷荒,與柩為鄣,若牆然,故謂之牆。言“置翣”者,翣在道柩車傍,人執之入壙,置之於槨傍,故云置也。引之者,證飾既除,還入壙設之義也。
《禮記》曰:“周人牆置翣。”盧植曰:“牆,載棺車箱也。”《三禮圖》曰“翣,以竹為之,高二尺四寸,廣三尺,衣以白布,柄長五尺,葬時令人執之於柩車傍”也。
古之牆翣,獨傅棺槨。傳記言屏攝者,雲以茅蕝蔽神位,亦非要扇矣。(《楚語》:"屏攝之位。"昭謂:"屏,屏風也;攝,形如今要扇;皆所以分別尊卑,為祭祀之位。近漢亦然。"案,《左》昭十八年傳:"巡群屏攝。"鄭司農云:"束茅以為禁止,祭神之處草易然,故巡行之。"夫要扇別位,何以異於牆翣?漢世有之,不足以說古也)今之鄣扇,長柄而上僂句,自漢世豪俠為之,亦謂雉尾;貴者乃稱五明.而猥謂虞舜所作。(本《御覽》七百二所引崔豹《古今注》語)武夫俜俠,不足以識禮度,其漸上流,遂忘牆翣之象。古者忌諱弘多,亦胡為而遺是乎?遂令鄙笑訖於來茲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