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

爾時

爾時:佛經里的時間用語,印度人寫文章不善於紀年,故用爾時表示某個時間;

例:《楞嚴經》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金剛經》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爾時 
  • 含義:某個時間
  • 出處:《佛經》
爾時 猶言其時或彼時。《左傳·襄公十三年》“使 士匄 將中軍,辭曰: 伯游 長,昔臣習於 知伯 ,是以佐之,非能賢也” 晉 杜預 註:“ 罃 代將中軍, 士匄 佐之。 匄 今將讓,故謂爾時之舉,不以己賢。” 
“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盲人摸象
《佛說梵網經合注》云:“時無實法,長短唯心,但據師資(zī)道合,機教相符(fú),總名爾時。”《宗鏡錄·卷第二十五》云:“正見性時,恆沙數劫,只如今時(當下),故名爾時。”合上二意可知:若從理上說,時間並無確實之法則,其長短唯心所現,因心成體,是以見性者,能觀恆沙數劫為一念,觀一念為恆沙數劫,三際一如,一念三際,即名爾時。若從事上言,則說者之教與聽者之機正相符契,亦即說者因材(cái)施教,聽者因機受教之時。即名爾時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