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蔭寶,中共黨員,大連作家協會會員。1940年出生於山東省武城縣(現河北省故城縣)兀蘭屯,1954年定居大連。1960年參加工作。1962年參軍,1968年復員。復員後在大連外輪供應公司(現大連友誼集團)工作。歷任宣傳幹事,黨委秘書,副處長等職位。1960年代開始寫作,已在全國20餘家報刊發表詩詞、散文等,出版電影文學劇本《撫平的傷痕》一部。
基本信息
作 者: 張蔭寶
出 版: 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 編 審: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 址: 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 徐 榮
印 刷: 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 本: 880×1230mm1/32
印 張: 9
版 次: 2014年10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價: 32.00元
作品導讀
引 子
我的父親,年輕時給地主抗活,當過村民兵隊長,後來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轉業後任濱城副食品公司經理,多次榮獲省、市頒發的獎狀和榮譽稱號,繼而又在市商業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多年。一九八0年,在他到了離休年齡時,市委組織部爭取他的意見,是辦理離休還是繼續工作,父親考慮到自己的身體情況,提出了辦理離休的申請,辦理了離休。沒想到的是,雖然父親的精神狀況很好,但在他離休後的第二年的春天,得了一場感冒,連著幾日咳嗽和高燒,住進了濱城鐵路醫院。經醫生診斷父親已是肺癌晚期,只能姑息治療。
在父親彌留之際的最後一天,是迴光返照,還是父親的生命出現奇蹟,他的臉上煥發出神彩,我一家人未在他的病床旁,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父親微笑著說,我倒馬克思那裡報到,馬克思說我還有一項任務沒完成,不收我,我又回來了。父親的話,酸楚了我一家人的心,父親讓我把他扶坐起來,他的目光巡視了一遍,見他的親人都在眼前,他伸手握了我繼母何姨的手,又摸了摸我女兒雯雯的手,說,你們都回去吧,今晚讓廟生(我的小名)陪我。經過幾番催促,我繼母、妹妹、我愛人和女兒雯雯才戀戀不捨地離開病房。我一看錶,已晚上十點鐘了。父親見我一臉苦澀,他倒勸慰我說,人生自古誰無死?面對死亡要坦然,這也許是一種解脫。如果我去了,你們不要難過悲傷。你和艷君的工作條件很優越,我最牽掛的是你何姨和娟茹。你何姨才五十七歲,娟茹二十六歲了還沒處對象。我願你和艷君多照顧照顧她娘倆。除了牽掛你何姨和娟茹,我還有兩個願望:一件是家事,一件是公事。家事是,我和你母親在新婚之夜,相互有一個承諾。我如果不在了,希望你把你母親的姓名續入咱張氏家譜,把我的骨灰運回老家去,於你母親合墓。合墓的事,你要爭取一下你何姨和你妹妹娟茹的意見。她倆同意,你就去辦,不同意,你就不要辦了。公事是,申報你母親為革命烈士。前天夜裡,我做了個夢,夢見了你母親,她告訴我,她住的房子漏雨了。我到門前一看,房子上一片枯草。門窗也破了,不能擋風遮雨了。我心裡很難受,你母親是為抗日而犧牲的。活著的人不應忘記她。有時間,你回老家一趟,向當地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申報你母親為革命烈士。過去,我常告誡你:任何時候不要向黨伸手要榮譽,要待遇,這次就破個例吧。沒有無數革命前輩和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就沒有今天的新中國,就沒有你們今天的幸福美滿生活。忘記了革命前輩和革命先烈,中國的五星紅旗就要落地,中國就要改變顏色。你可切記這一點……”
“爸,我母親是怎么犧牲的?”我急切地問。
“你母親……她是為營救……被日本鬼子……”父親的話語已斷續了,聲音也微弱下來。
“爸,我母親是怎么犧牲的?”我又重複了一句。
“她……她……”說到這裡,父親的嘴唇突然抽搐了幾下,頭向後一仰。安詳地閉上眼睛,停止了呼吸!
我在悲痛中呼喊著親愛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