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青少年時代》由冰心研究專家王炳根執筆,以冰心的早年成長經歷為主要內容,《冰心的青少年時代》通過小故事,剖析人生立志、自我修養、意志磨練等方面的道理,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獲得啟示和鼓勵。風格通俗、樸實,配合圖片,可讀性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心的青少年時代/大師的青少年時代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頁數:249頁
- 開本:32
- 作者:王炳根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2069679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二 上海停泊
三 海邊的“野孩子”
四 十一歲之前讀過的書
五 詩人與燈台守
六 大家庭中的女紅
七 初到北京
八 教會學校的海軍公主
九 “五四”驚雷,震上文壇
十 棄醫從文
十一 加入文學研究會
十二 泰戈爾與《繁星》《春水》
十三 別離催生《寄小讀者》
十四 橫渡大洋的郵輪
十五 威爾斯利女子大學
十六 一病足惜
十七 邀游於新英格蘭大地
十八 重返威校
十九 綺色佳之戀
二十 《漱玉詞》與《求婚書》
後記
文摘
三坊七巷可謂建築典雅、人文薈萃,是一處既封閉又開放,既有達官貴人居住,又網布平民生活情調的建築群。所謂封閉,指的是居住在這裡的人,大都藏富掖財,坊、巷、府、家自成格局,將樓台亭閣、珠玉繁華藏掩於院門之內,往往是一角小門,關下了一方錦衣世界;但他們又大開大合地走出去,出坊越巷,走出福州,翻越武夷山,遠涉太平洋,來到華夏各處,前往世界各地,從而成為高官巨賈、偉人壯士、文化名人。僅儀是冰心出生前後百年的時間內,先後從這裡走出的影響中國甚至影響世界的人物便有:林則徐、沈葆楨、林紓、嚴復、鄭孝胥、林長民、林覺民、胡也頻、鄧拓等幾十位,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如此密集地湧現重量級的人物,極為罕見。在中國現代史上,他們幾乎在滾動歷史的車輪,為推動中國歷史的進程提供思想與營養。試問,有從事社會變革不受《天演論》(嚴復譯)影響者嗎?有進行新文學寫作而不受“林譯小說”啟迪者嗎?
面對上述名單時,肯定有人提出質疑,他們屬於福州?他們的聲名並不都是發生在福州呀!這是不錯的,也是問題的關鍵。福建簡稱為“閩”,這是一個能反映問題本質的象形字:在門內只能是一條蟲,大蟲,最多為蛇為蟒也,只有走出了那座門,蛇蟒才可成龍。福州可以稱之為驕傲的、所有重量級的人物,均是走出福州之後才出現的,要在福州城內尋找本土養育出的大人物,幾乎沒有希望。
謝婉瑩也走了出閩之路,並且趕早,早到竟是在七個月的襁褓里。
初夏,烏山下的大榕樹又吐出新綠,飄忽的氣根在夏日的陽光下,閃著幽光。四月南方的天氣,時晴時雨,冷熱不定。小婉瑩裝裹不薄,且披了一件大紅的真絲滾邊斗篷,偎在奶媽的懷裡,坐著人力車,要到上海去與父親團聚。
冰心的父親謝葆璋,此時為甲午海戰之後重建的北洋艦隊海圻號巡洋艦副艦長。女兒出生時,父親正駕駛著軍艦在海上巡邏,七個月了,還不曾見女兒一面。海圻號巡洋艦屬於北洋艦隊,很少有機會停靠福州馬尾港,上海卻是經常的停泊地。為了與家人有團聚的機會,謝葆璋決定在呂壽里租房,接妻女與父親來滬居住。
海圻號巡洋艦,當時是清朝海軍噸位最大的軍艦。已有近二十年海軍生涯的謝葆璋,猶有甲午海戰失敗的慘痛,如今更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總是以艦為家。海圻號的艦長則由北洋艦隊幫統薩鎮冰兼任。作為巡洋艦的副艦長,謝葆璋深知責任重大,同時也有對薩鎮冰這位既是同鄉又是長官、師長的情誼。1881年,十七歲的謝葆璋被父親的老友嚴復看中,帶至由直隸總督李鴻章在天津紫竹林創辦的水師學堂。那時嚴復是學堂的學監,薩鎮冰便是學堂的正教習(教官),作為福州的同鄉,謝葆璋自然沒有少受到他們的“關照”。晚年的冰心曾經回憶到父親說過的一席話:“從福建乍一到北方,覺得天津真冷!我穿的是夾褲和很薄的棉袍,幸而那時還年輕。記得有一年的除夕,因為我在宿舍里看《三國演義》,讓我的老師、總教習嚴又陵先生看見了,罰我在院子裡站在一張桌子上,整整地站了一夜,手腳都凍麻木r,可是也一樣地過去了。”冰心很為父親抱不平,心想,除夕應該算是假期,《三國演義》應該不算壞書,先生怎能如此罰他?
P3-6
後記
這個任務也真及時。事有湊巧,我正在寫作《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吳文藻》,這是被我視為與建造冰心文學館一般的“大工程”。從寬泛的意義上說,我已為這本書準備了20年,開筆寫作也有兩年了,但寫作進展不及三分之一。余非慢手,因為“太慎重”也“太隆重”了些,進程就不可能太快。竊想,既追求詩性,也追求文獻性,希望它是一部上個世紀一代知識精英真實的心靈史,這些追求,都給寫作出了難題,我甚至做好了出版不了全本的心理準備,但我得堅持,不會放棄。
冰心早慧,成名太早,以至於與之同時代的人也尊稱她為“前輩”、 “大姐”,這大概因為是她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就已成名。冰心在學生時代,已經完成了經典之作——影響了一代叉一代讀者的《繁星》《春水》與《寄小讀者》。我從《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吳文藻》的文稿中,剪輯了符合這套叢書出版要求的文字,展示她有趣的童年,展示一個女大學生、留學生的風采,呈獻給21世紀親愛的小讀者——“似曾相識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