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父子子(梁曉聲著長篇小說)

父父子子(梁曉聲著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父父子子》是由梁曉聲編著的長篇小說,於2022年12月首次出版。

該小說主要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50年間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民眾抗戰和奮發圖強,團結一致的故事,主要人物是東北實業家高家,紐約唐人街中醫世家趙家,兩個家族四代人在歷史沉浮中每一個人的選擇。這些人物故事骨肉豐滿,心靈高尚,在國恨家仇前,毅然對峙絕望,忍受孤獨,共守人間道義。該小說跨越宏闊時空,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抗美援朝,到曾經的革命者成為首批“北大荒人”墾荒拓野,更創造性地採用跨國視角,以哈爾濱和紐約為空間坐標,呈現國人和海外同胞異地同心的“雙城記”。撲朔迷離的世界局勢,錯綜複雜的人生選擇,這不僅是個人與國家一起成長的故事,也是一部民族的史書。以家國情懷為基調,有助於促進海內外華人的向心力,凝聚力,實現情懷上的大團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父父子子
  • 作者:梁曉聲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首版時間:2022年12月
  • 字數:45萬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小說以東北高氏、紐約趙氏等四個家族四代人的命運為線索,串聯起20世紀30至80年代的宏闊時空: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抗美援朝,到曾經的革命者成為首批“北大荒人”墾荒拓野。該小說採用跨國視角,以哈爾濱和紐約為空間坐標,呈現國人和海外同胞異地同心的“雙城記”。小說最後,1984年四家人再團聚,父父子子,繼往開來。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章
第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第三章
第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第四章
第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五章
第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第六章
第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第七章
第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第八章
第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第九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第十章
第二十章

創作背景

早些時候,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給作者寄了一本很厚重的《哈爾濱大事記》,這本編年表是從清末的時候開始寫起,甚至記載了哈爾濱三個字的由來。疫情期間,有一天他突然想看看這本書。編年表從清末開始寫起,裡面的主要歷史他大致了解,但寫得很細,每天的大事記都有記載。“在讀大事記時,我看到一些新內容,比如哈爾濱當年有一個口琴社,社長就是地下黨員、地下抗日青年,後來被殺害了。在歷史的字裡行間看下來會有一些感觸,就是在我們這代哈爾濱人的內心裡其實有一種英雄崇拜情結。”
作為哈爾濱人,梁曉聲的成長一直與抗日英雄們在這座城市留下的紅色文化遺產相伴。“我們有一曼大街、靖宇電影院、兆麟公園……走在市區,有人會告訴你這裡當時是趙一曼住過的醫院。我們也唱過由李兆麟等戰士作詞的東北抗日聯軍軍歌《露營之歌》——鐵嶺絕岩,林木叢生,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馬鳴……這些都會在我們心中養成一種對抗日英雄的敬意。但僅僅這一個原因,並不能完全促使我拿起筆寫這么一部書。”在疫情期間,梁曉聲已然感覺到世界局勢正面臨一種新的不確定性,中國的未來發展可能又要經歷國際壓力的考驗。他說,“我個人認為,現在應該是繼承先人們家國情懷的時期。因此,把這種感受和我對鐵血兒女的敬意凝聚在一本書里就變得很自然了。”先人們的那種家國情懷,對於當代人乃至後代人來說,更顯示出重要的影響和傳承。“歷史就在那,那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就在那,這不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不是演繹出來的人物,而是有名有姓。這時在進行創作時,就是懷著一種謙卑、虔誠、有溫度的一種感情,通過虛構的人物,把他們所做的犧牲,儘可能地凝結在一部作品裡。”梁曉聲說,他希望通過這本書,重新喚醒讀者跟他一樣的、對那些歷史人物的敬意。於是,作者拿起筆來寫了這么一部書,表達其對於那些鐵血兒女的家國情懷的敬意。

人物介紹

趙況希
中醫世家趙氏家族族長次子。19世紀60年代,大批華工被招募到美國西部修築鐵路。趙況希護送同胞遠赴美國,憑藉其醫術,趙況希不僅救死扶傷於華人間,還救治了不少白人,聲名鵲起後攜妻定居美國加州,由此開啟了趙氏一族在海外生活的序幕。
趙世傑
中醫世家趙氏的小兒子,高鵬舉妻子趙淑蘭的弟弟,是一個夢想成為百老匯薩克斯手,生在美國唐人街的青年,他花光了積蓄想要灌上幾百張唱片寄回祖國,讓《義勇軍進行曲》的悲壯之聲響遍祖國。在祖國危在旦夕之時,他毅然決定加入“飛虎隊”投身太平洋戰場,最後英勇犧牲。
高坤
哈爾濱商人高鵬舉和紐約華人趙淑蘭的兒子,從小在美國長大,為抗聯先烈的後代,經歷了抗美援朝後,高坤帶著兒子高山來到了北大荒農場,加入農機具修配廠,成為一名普通的修配工,也成為“北大荒人”的一員。高坤用上自己留學蘇聯學習的拖拉機製造知識,埋頭在這片貧瘠的土地工作,研究出了聯合收割機,書寫下另一份光榮。
高山
1972年中美建交,由奶奶趙淑蘭從紐約回國看望父親高坤時,被帶走去美國接受教育。抵達美國之後,高山選擇了航空科技專業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最終又選擇了回到中國。

作品鑑賞

《父父子子》不僅有梁曉聲所熟悉的他同代人的成長歷史,他把自己的觸角深入二十世紀的中國和世界的歷史之中,通過高、趙這對在不同地方生存的家族歷史的追尋,透視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之後的中國,也關注了一個在劇烈變化中的世界。高鵬舉和趙淑蘭分別成長在中美兩國,他們在哈爾濱和紐約兩地成長起來。他們的聯姻其實是兩個極為不同的家族的結合,也是華人歷史的一個獨特視角的探究。這裡“父父子子”的精神傳承,既包含著對於中國最堅定的認同,也包含著對於中國未來的堅定的信念。
該小說以“父”與“子”牽連起個人與家國一起成長的故事。小說中有多對父子關係——高鵬舉與父親、高鵬舉與兒子、高鵬舉妻弟與岳父、高鵬舉的司機孫師傅與孫師傅的兒子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1935年冬,在積貧積弱、大廈將傾的舊中國,在日軍鐵蹄下,一個留美歸來、喜歡吹薩克斯的富家少爺高鵬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重大抉擇。高鵬舉的妻弟、紐約唐人街帥氣青年趙世傑,本來有機會站在百老匯的聚光燈下享受鮮花和掌聲,卻毅然選擇加入飛虎隊,奔赴慘烈的遠東戰場。高鵬舉的兒子高坤,不想做那個被保護的人,選擇為了保護他人而走進硝煙和炮火,戰爭結束後,又因有一技之長而選擇留在渺無人煙的北大荒。
作品從兩個家族在民族命運的關鍵時刻的抉擇出發,把中國人基於生命的傳遞、精神的傳承加以書寫。梁曉聲這部小說當然還是具有他所熟稔的寫實的描繪,但也增加了更多具有象徵意味的成分。高和趙兩個家族,在中國曾是一北一南,高家是在東北發跡的富裕商人,趙家是出身於福建漳州,後來移民美國闖出一片天地的華人。這兩個家族通過“聯姻”的故事是具有傳奇性的,而這兩個家族的生生不息,正是傳遞著的中國血脈。梁曉聲似乎把這上升到一種象徵性的層面,讓家族的故事帶出了對於中國血脈和中國認同的追索。中國人的民族性格這樣的大議題讓梁曉聲始終關切,而通過這部作品,他從更廣闊的角度探究中國獨特的傳統的精神特質,凸顯這一特質的意義。就使得這部書不僅僅是寫實的描繪,還具有了一種象徵性的意義。
從高鵬舉和趙淑蘭到高坤和高山,在中國的哈爾濱和美國的紐約之間幾代人的故事,其實是一個足以讓人驚心動魄的精神傳承的故事。梁曉聲既寫了他所熟悉的哈爾濱和北大荒,也正面地寫到了紐約的唐人街華人的生活。這樣的表現是梁曉聲以往作品中難以看到的。同時,該小說意外地聯結了太平洋兩岸的中國東北和美國東部,把二十世紀歷史中的重要環節,對這兩個家族命運的影響都作了相當生動的描繪。這是梁曉聲不多見的具有國際性關切的作品,串聯起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宏闊時空,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歷史背景下展開的傳奇故事。
高鵬舉和趙淑蘭的命運以及他們的家族、友人的命運,都是在這個歷史大背景之下展開的。從高鵬舉自發的愛國情懷,到對趙永亮和孫尚義兩個共產黨人的支持和保護,再到自覺地作為一個進步商人勇敢地參與到抗日和解放戰爭之中。高鵬舉的選擇其實是一個愛中國、希望中國有燦爛未來的中國人的選擇。而另一條趙淑蘭在紐約生活的線索,則也讓讀者看到了在中華民族血脈傳承中和在世界風雲的變化中,中國認同的巨大感召力。“小舅”在抗日戰爭中的犧牲,趙家姐妹民族的自覺,他們的表現都是華人在中國二十世紀風雲中對中國的關愛的表征。中華民族的天不能滅、地不能埋的英雄氣概,不被任何勢力壓倒的堅忍不拔,都通過這樣的故事讓讀者看到了。這兩個家族的人們對於國家的付出,讓讀者看到了中國二十世紀的奮鬥所具有的那種精神力量。家族血脈的傳承,其實正是中國人千秋萬代傳統的民族精神的傳承。
該小說的後半部則以高坤的經歷為中心而展開,作者用了不少視點的變化來表現高坤的命運,既有母親趙淑蘭的視點,也有高坤自己的視點,還有作者的全知的敘述。這種突然出現的比較複雜的視點的變化,就是為了凸顯出高坤和他同時代的人,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後的艱苦追求,他們的付出和艱苦其實正是二十世紀中國“大歷史”中的重要一章,也是承先啟後的一章。這一段是梁曉聲非常熟悉的北大荒父輩們生活的真實描摹,也是對於高坤的努力和付出真切的表現。高坤的人生中艱難和無怨無悔的付出,其實正是大時代的歷史的一個部分。高坤特殊的愛情和艱難中的堅忍,也是這段歷史的一些環節,人們都了解這些故事的含義,也能夠從中體會到一種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新時期文學的況味。但梁曉聲卻賦予了這一段故事更多的歷史含義,父一輩的高鵬舉的壯烈到子一輩的高坤的平實堅忍,中國人的情懷和民族的血脈得到了延伸。梁曉聲讓這些在艱難中的付出成為傳遞給後人的力量的一部分。這裡所思索的是中國人的民族性格,這種性格中的堅強和堅忍,能夠堅強地面對危機,也能夠堅忍地面對命運,這正是梁曉聲盡力探索的。
小說最終以趙淑蘭的回歸中國和高坤與母親重逢後共同和他們參與的那段歷史依依惜別為結尾,這已經到了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歷史進入了新的篇章。而高坤之子高山的故事開始了,這個具有留學背景和科技專長的孩子,也已經成長起來。一段新的歷史開啟,過往的故事已經是過去,但這過去仍然活著,這過去正是支撐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力量之一。小說到這裡就結束了,老一代人已經盡到了歷史的責任,把中國的血脈和力量傳遞給了未來。在這裡梁曉聲為未來的故事留下了伏筆。因此,人們也可以說這是一部《人世間》的前傳,但是,是更具傳奇性和哲理性的前傳。
梁曉聲在這個故事裡,寄託了他更深沉的對於中國和世界的探究和思考,這些思考基於歷史也基於當下,他希望把自己更大的情懷、更深沉的探究留在這部書中。他寄望於讀者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思索和探究。小說中趙淑蘭的一段自述似乎道出了小說的大主題:“雖然我姓趙,我丈夫姓高,其實都姓‘中’,我們兩家的人,是中國人里的同一類人——那種崇信有信仰之人的人。如果誰的信仰那時出於為國為民,我們便都會以是他們的朋友而榮幸。”普通的中國人,卻同樣是具有力量的中國人。這個故事就是中國的頌歌,就是中國精神的頌歌。梁曉聲用自己更開闊和更深邃的嘗試去表現了它。
該小說中人間悲喜、民族大義兼而有之。小說以特別的跨國敘述視角,呈現出國人和海外同胞異地同心的“雙城記”。以哈爾濱和紐約為空間坐標,歷經四代人,跨越五十年,緩緩鋪陳中國經歷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縱深到新中國成立後開發建設北大荒等重大事件,打破常規的敘事角度,力求最大程度地給人以親歷者自述般的現場感。該小說在敘事上不斷切換視角,是由於常年伏案寫作,梁曉聲的頸椎病和腰椎病都比較嚴重,因此,為了儘量在不破壞情節流暢性下壓縮篇幅,就不得不做一些妥協,不然鋪展開來又會是百十萬字的大長篇,這對於梁曉聲來說實在力不從心。但是,特別的敘述視角也給了讀者特殊的閱讀體驗,這又不得不說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

作品影響

衍生作品
2023年5月10日,愛奇藝在其舉辦的“2023愛奇藝世界·大會”上發布的“凝計畫”,根據梁曉聲同名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父父子子》包含於其中。

出版信息

書名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父父子子
978-7-5217-4799-7
梁曉聲
中信出版社
2022年12月

作者簡介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祖籍山東榮成,1949年生於哈爾濱市,中國當代作家、學者。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今夜有暴風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返城年代》《年輪》《知青》等作品數十部。其中長篇小說《人世間》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父父子子(梁曉聲著長篇小說)
梁曉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