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現代作家梁曉聲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載《北方文學》1982年第8期。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以“文化大革命”為背景,描寫了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知識青年李曉燕、王志剛和梁珊珊等人征服“滿蓋荒原”、戰勝“鬼沼”的故事。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格調高昂,豪邁,洋溢著鼓舞人們積極向上的激情。1982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作者:梁曉聲
  • 創作年代:20世紀80年代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首刊時間:1982年
  • 字數:1.7萬多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某生產建設兵團知識青年、副指導員李曉燕是個剛強的上海姑娘,在連隊連年歉收的情況下,仍未動搖屯墾戍邊的信念。她立下軍令狀,率領先遣小隊向未開墾的“滿蓋荒原”進軍。“滿蓋荒原”是北大荒一片死寂的沼澤地帶,被稱為恐怖的“鬼沼”,過去去探險的人,都是有去無回。李曉燕和戰友王志剛、梁姍姍等十幾個開墾者與狼群搏鬥,與雪暴鬥爭,終於戰勝了“鬼沼”。當第一場春雨降臨到她們開墾的鳥油油的沃土時,他們準備把整個連隊遷來,可是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李曉燕連續發高燒,昏迷不醒,終因無法搶救而離開了夥伴;梁姍姍為尋覓食物在“鬼沼”里沒了頂;為了探涉“鬼招”之路,王志剛在與狼群搏鬥中獻身……當神秘的“滿蓋荒原”被征服時,青年們立下了一塊墓碑,上面寫著:墾荒者李曉燕和她的戰友王志剛梁姍姍長眠於此。

創作背景

1968年7月底8月初,由於“紅衛兵”武鬥的升級,形勢嚴峻,毛澤東命令“工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中國的主要大學。是年,在遺散紅衛兵的同時,開始了數以百萬人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同年12月,毛澤東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指示,到1970年底,約有540萬人被轉送到農村。
廣大知識青年帶著領袖的囑託,懷著無比崇高與神聖的心情,飽含創業的激情與建功立業的英雄壯志由城市來到農村。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帶著贖罪的心情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改造肉體和靈魂。他們把滿腔的熱血和赤誠都奉獻給了“插隊”的那片熱土,有的知青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一部分知青看來,否定“文革”就等於否定了知青們當年“上山下鄉”的行動。在廣大知青眼中,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書寫的歲月,他們近乎痴守的基本信念,遭到了根本性的否定和動搖。這是新時期知青文學出場的整體社會氛圍。梁曉聲以自己親身參加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生活積累,對墾殖北大荒的敏銳感受,創作出這部成名作。

人物介紹

李曉燕
副指導員,為了替連隊洗刷“養活不了自已”的恥辱,帶領一支墾荒先遣小隊勇敢地越過陰森恐怖的“鬼沼”,在幻化為“魔王”的荒原上進行著艱苦的開拓。她屬於“文革”時期這樣一類年輕人:雖易受某些“革命”旗號的蒙蔽,但又不失卻革命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雖有某些違心的行動,但並不泯滅真誠、純潔的天性;性格堅毅、頑韌卻又不失卻美好的同情心。她為實現自己的誓言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不愧為這片神奇土地的靈魂、墾荒者中的精英。
王志剛
鐵匠,有“摩爾人”偉岸的體魄、鐵一般的意志和奇勇的性格,坦蕩和無私又使他:深受戰友的信任。在“滿蓋荒原”,他只身為連隊探尋涉過“鬼沼”的路徑,在與惡獸的搏鬥中譜寫了一首壯勇的青春之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