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有暴風雪(梁曉聲中篇小說)

今夜有暴風雪(梁曉聲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今夜有暴風雪》是當代作家梁曉聲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 ,原刊於《青春》文學叢刊1983年第1期。

《今夜有暴風雪》以北大荒40萬知識青年返城為切入點,採用複線並進的結構,把知青返城的現實和對兵團生活的回憶融合在一起,著重表現了兵團戰士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屯墾戍邊、獻出自己的青春甚至寶貴生命的壯舉,成功地塑造了不斷成熟的曹鐵強、劉邁克、裴曉芸等知識青年形象。

《今夜有暴風雪》結構宏大而縝密,格調深沉而高亢,洋溢著豪邁、悲壯的色彩,有陽剛之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今夜有暴風雪
  • 創作年代:20世紀80年代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作者:梁曉聲
  • 首刊時間:1983年
  • 字數:9萬左右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形象,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1979年,北大荒第三建設兵團團長馬崇漢以為兵團保留青壯年勞動力的名義,強行扣壓上級關於知青返城的檔案。這一荒謬的命令引起了知青們的憤怒,在暴風雪的夜晚,他們集體趕到團部,決定用武力來爭取返城的權利。面對這場一觸即發的流血事件,工程連連長曹鐵強保持冷靜,竭力維護國家的利益,他勸阻某些人準備採取的行動,避免了這場暴風雪般的混亂。十年的北大荒生活使他深深愛上了這塊記載他成長足跡的土地,在返城的浪潮中,他毅然決定留下來,繼續建設和保衛祖國的北部邊陲。劉邁克曾是馬崇漢一手培養起來的警衛排排長,他依仗自己的優越地位,蠻橫霸道,欺凌弱者。後來,馬崇漢要他到基層連隊,各連連長和指導員的“禮讓”刺痛了他的自尊心,知青們或戲弄報復,或真誠相助,使他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和小瓦匠單書文結下了“生死之交”。最後,他為了保護國家財產,與偷竊銀行的歹徒搏鬥,犧牲在暴風雪之中。裴曉芸是位來自上海的知青,因父母的“罪惡”歷史而被人恥棄,終日生活在怯弱自卑中,當她被批准為戰備分隊的戰士,第一次站崗的時候,遭遇到暴風雪的襲擊,又無人換崗,被凍死在零下二十四度的嚴寒中。經過一場暴風雪的洗禮,共有三十九名知青留了下來。
今夜有暴風雪

創作背景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極“左”路線的產物,在這一.政策下,40萬知識青年奔赴北大荒,他們大多都懷著虔誠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遠離家鄉,來到人煙荒蕪的北大荒,把青春和汗水撒在了這片土地上,在這裡他們有歡樂,有痛苦,也有讓人難以忍受的磨難。然而,十年之後,40萬知青卻一卷而去,這是一場歷史悲劇,足以引起人們的深思。《今夜有暴風雪》就是以知青大返城為契機創作的一部文學作品。

人物形象

裴曉芸
裴曉芸是一個弱者,一個不幸者。母親生她下地,來不及看上一眼就溘然逝去了,沒有來得及給她一點點母愛;父親是大學哲學講師,又在十年動亂中被迫害致死——家庭的溫暖,對她來說是缺少的。另一方面,裴曉芸又是強者。她憂鬱但是剛正,自卑卻很倔強,剛正和倔強,來自於對生活的理想,對友誼和愛情的渴望,植根於她那豐富而充實的內心世界。雪夜急行軍,她寧願凍掉雙腳也不甘掉隊後撤;成立戰備分隊,她用指血寫就申請書:“我要一支槍”,表達她對祖國的忠貞和獻身精神;出國繼承親屬遺產的路擺在面前,一抬腳即可暢行,她卻毅然表示:“我不願離開祖國, 不願離開北大荒!”她相信,在北大荒能夠找到關心和愛護自己的人。她找到了,他們之中,有老政委、秀梅這些地道的北大荒人,有連隊的戰友、曹鐵強,她敏感細膩和純真痴情。
暴風雪之夜,正是裴曉芸二十五歲的生日之夜,她第一次以戰土的身份,持槍為祖國站崗、充溢在她心頭的,是神聖的責任感和戰士的喜悅與自豪。暴風雪裹挾著嚴寒降臨,她感覺到了死的威脅,更明白生的可貴,但她沒有哀怨,沒有退縮,而是象高高矗立的“六號座標”一樣,堅守哨位,直到壯烈犧牲。
曹鐵強
曹鐵強是一個正氣的兵團知青連長,他身上有更為濃厚的英雄氣質,在連隊,他是一個“頭兒”,由排長做到連長,他不僅事事帶頭,在建設北大荒的事業中流汗流血,而且有全局觀念,善於組織民眾,凝聚集體。從他對北大荒特殊的虔敬,對裴曉芸的真摯同情、熱忱幫助乃至深沉的愛憐;從他不記前嫌團結劉邁克,深明大義把上學指標讓給匡富春;從他暴風雪之夜領著人拼力救火,保衛國家財產,以至於最後決定留在北大荒等等描寫中,我們不難看出他那超群的英雄氣和男子氣。正因為這樣他才在戰友中取得了較高的威望和一呼百應的本領,也正因為這些,他才贏得了鄭亞茹和裴曉芸的深情的愛。鄭亞茹人很溧亮,“既使和一百個姑娘站在一起,她也還是會吸引任何一個小伙子的目光”,出身也好,個人政治生活上可以說前途無量。鄭亞茹冷漠的外表掩蓋著對於曹鐵強近於瘋狂的愛,這是曹鐵強深信不疑的;他也無數次迫使自已去愛她,可就是愛不起來。他感到鄭亞茹身上缺少些什麼。這缺少的,正是被虛偽、世俗、自私所沖淡了的,對於北大荒,對於同志和朋友的真正的熱情。如果從根本上來看,應該說他們是沒有共同語言的。曹鐵強和鄭亞茹,走了一條由同學、戰友到戀人再到異路人的道路。拒絕鄭亞茹的愛而愛裴曉芸,完全是因為他從裴曉芸身上發現了蘊藏在她心靈中的如真金賽珠玉的美質,發現了裴曉芸對北大荒的那份忠貞。透過這種錯綜複雜的戀愛關係,曹鐵強的心靈的美就鮮明地現在讀者面前。
劉邁克
劉邁克是一個轉變中的戰士形象,劉邁克是作為團長馬崇漢軍閥作風的幫手而出現的,橫眉立目,趾高氣揚,是以.丑角的姿態出現的。同一個劉邁克,在暴風雪之夜,成了為保衛國家財富,與盜竊銀行的壞蛋搏鬥而壯烈犧牲的英雄。由於盲目服從馬崇漢,到工程連發威逞強,他成了討人嫌惡的角色,後來被團長“壓價拍賣”,這在他思想.上引起了強烈的觸動,在負氣的同時,他開始了自我反省。曹鐵強把他要到工程連,最初他並不認為這是友好的表示,暗暗憋著一股敵愾之氣,保持著一種對立情緒。但是,在曹鐵強的影響下,工程連這個集體對他是真誠而友好的,他逐漸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並以自己勇猛無畏、舍已救人的行動,博得了戰友們的完全信任和尊重。特別是妻子秀梅,這個淳樸而富有同情心的北大荒姑娘, “重新設計了他”,“象給小孩子洗臉一樣,洗去了他個性上的種種劣質”,從而使他的.思想性格得到淨化,孕育了他的英雄壯舉...…劉邁克的轉變。
鄭亞茹
鄭亞茹,是一個哈爾濱姑娘,曹鐵強的同學和戰友,是願意把愛情雙手捧獻給曹鐵強的人,可她的思想行為,卻與曹鐵強大相逕庭;曹鐵強來到北大荒,是要為開發建設邊疆盡心竭力,她表面上積極,“左” 得很,骨子裡卻是把艱苦的知青生活作為梯子,以實現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目的。曹鐵強從父輩那兒繼承的是獻身邊疆的宏願,她卻熱衷於利用家庭的地位,拉關係,走後門,營私利;曹鐵強給裴曉芸以真摯、無私的關懷和愛護,她卻總是用嫉妒心理去揣測別人,明里暗裡對裴曉芸進行貶斥和打擊;在團部會議上,曹鐵強旗幟鮮明,仗義執言,她卻陽奉陰違,當面表態支持團長的意見,背著人打電話透露秘密,終於釀成一場大騷亂,間接導致了兩名知青的死……在她身上,有明顯的“左”的思想影響的痕跡。但是,其個人主觀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就是自私庸俗,狹隘淺薄。暴風雪過去之後,鄭亞茹孤寂地離開了北大荒。她是空手而去的,沒有榮譽,沒有愛情,甚至也沒有帶走一缸北大荒的雪。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今夜有暴風雪》沒有過分渲染現實的殘酷,更沒有一味詛咒歷史的罪惡,而是以清醒、嚴肅的態度反思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段歷史,並從本質上給予客觀評價。作為一場運動,上山下鄉是極“左”路線的產物。在這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洪流中,千百萬熱血青年懷著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從內地奔赴邊疆,在北大荒這塊荒涼而富饒的土地上拋灑了近十年的青春。然而,現實生活又一次捉弄了他們,讓他們帶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苦痛重返城市。
《今夜有暴風雪》中,梁曉聲用飽含血淚的筆觸描述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歷史悲劇,不斷發掘著知青身上的正義感責任心、對理想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等元素,著重歌頌了一代墾荒者的吃苦精神和犧牲精神,作品以崇高豪邁的旋律揭示了生活的底蘊。

藝術特色

首先,作品塑造了一批極富英雄氣質的知青形象,正直剛毅的曹鐵強、壯烈犧牲的劉邁克、以身殉職的裴曉芸等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形象中,曹鐵強無疑是作者著墨最多的一個。曹鐵強是北大荒人的後代。他的父親光榮犧牲在拓荒途中,母親也在“十年動亂”中喪生。因此,曹鐵強對北大荒的開拓事業懷著特殊的崇敬之情。他在要求得不到批准的情況下,自己設法來到北大荒。這時的他,真誠熱情、單純善良。“襲擊警衛排事件”表現了他正直、堅毅又略帶剛愎、易衝動的性格。經過這一次“淬火”,他成長為一個具有鋼一樣的彈性和硬度的人,開始用冷靜理智的頭腦處理問題。所以,他能在八百名知青衝動、狂怒的情況下平息混亂,能義無反顧地選擇留下來。通過作者對曹鐵強形象的刻畫,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代優秀知青身上那種震撼人心的英雄主義氣質。
其次,作品在結構上也獨具特色。作者採用的是既平行發展又相互交錯的雙線結構。以八百名知青在暴風雪之夜到團部追查團長馬崇漢無理扣壓上級檔案這一事件為經,以十年兵團生活的回憶為緯,讓人物在自然的“暴風雪”和社會的“暴風雪”中,思想性格發生對比、碰撞,從而對每一個靈魂進行深入剖析。曹鐵強等三十九名對生活傾注著熱情、對未來充滿著希望的知識青年,經過這場心靈“暴風雪”的沖刷,變得更加堅強、純潔,而鄭亞茹的思想也在暴風雪中發生了巨大變化。梁曉聲將典型環境的描寫與人物性格的刻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作品的主旨更加深刻突出。
另外,《今夜有暴風雪》充盈著力度美、陽剛、雄渾、悲壯。在作者筆下,北大荒是一個凝聚著青春熱情、充溢著理想信念的結合體。這兒記錄了知青們的痛苦、失落,也同樣銘刻著他們的拼搏、奮鬥。作者把深沉凝重的主觀情愫融人時代悲劇的描寫中,讓讀者一面嘆息這慘烈的歷史悲劇,同情主人公們蒙受的苦難,一面又欽佩他們無畏的獻身精神和搏擊勇氣,使得整部作品悲而不哀、悲中有思,高揚著一種英雄主義的力量。

作品影響

《今夜有暴風雪》獲1983—1984年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並被改編為同名電視連續劇搬上銀屏。
《今夜有暴風雪》發表後反響強烈,評論界認為這部作品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題材的文學創作中開拓出了新的境界。

作品評價

中國當代作家、學者王蒙《英雄悲壯的“知青”紀念碑:評〈今夜有暴風雪〉》:《今夜有暴風雪》寫出了知青的命運、悲喜、熱情與血淚,……《今夜有暴風雪》一個極大的功績就在於它為這些“知青”樹了一塊碑。
中國當代作家曾鎮南《評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從充滿了 荒謬和錯失的知青墾荒史中挖出了合理的生活內容,從那個已經流逝的歉收年代中收穫了一代青年心靈成長的果實。

作者簡介

梁曉聲(1949—),當代作家。1949年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68年投身到北大荒的建設,1977 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編輯。1979年9月在《新港》發表短篇小說《美麗姑娘》。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後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理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禮節性訪問》《這是一奇的土地》《白樺皮燈》,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滅頂》,長篇紀實文學《從復旦到北影》,長篇小說《雪城》《一個紅衛兵的自白》。他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父親》分別獲1982年及1984年全國中短篇小說獎,《為了收穫》獲首屆《小說月報》百花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