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動物的外形、解剖及保護實踐——以揚子鱷為例是安徽師範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爬行動物的外形、解剖及保護實踐——以揚子鱷為例
- 建設院校: 安徽師範大學
- 課程負責人: 吳孝兵
- 授課教師:潘紅春、晏鵬、王暉
課程簡介,課程目標,
課程簡介
“爬行動物的外形觀察和內部解剖”是高等學校《普通動物學實驗》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基於實驗材料缺乏代表性和難獲取等因素,國內普通動物學實驗教學中爬行動物的外形觀察及內部解剖部分直未得到有效開展。 本實驗研究基於”虛實結合、線上線下”的設計理念,以揚子鱷為實驗對象,通過大量使用圖片、短視頻、VR等各種媒介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有效地拓展了實驗資源,豐富和完善了動物學實驗教學體系。
課程目標
1、有效填補國內相關實驗教學空白
脊椎動物的外形觀察和內部解剖是高等學校《普通動物學》課程專業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爬行類是真正適應陸棲生活的變溫脊椎動物,其不僅在形體結構上進一步適應了陸生生活,其繁殖也脫離了對水的依賴。爬行類更是現生烏類和哺乳類的原祖,在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長期以來,基於實驗材料缺乏代表性和獲取難易程度等因素,國內普通動物學實驗教學中“爬行動物的外形觀察及內部解剖”部分一直未得到有效開展。爬行動物的四個主要類群(龜整類、蛇類、蜥蜴類和鱷類)在外形及內部結構方面差異顯著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其中,蛇類及龜整類獲取相對容易,但在外形及內部結構.上均屬高度特化類型,不具有典型代表性。另一方面,鱷類和四足蜥蜴類在外形及結構方面具有爬行動物的典型代表性,但其獲得相對困難,四足蜥蜴類體形過小且規模化養殖較少,揚子鱷體型適中但為國家I級重點動物,不能隨意解剖。本實驗基於“虛實結合、線上線下”的設計理念,以揚子鱷為實驗動物,通過大量使用圖片、短視頻、VR等各種媒介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有效地拓展了實驗資源,填補教學空白,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普通動物學實驗教學體系。
2.具體教學目標
本實驗項目以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一揚子鱷為研究對象, 針對普通動物學實驗教學中“爬行動物的外形觀察及內部解剖”這一重要內容進行虛擬仿真實驗訓練,可有效解決爬行動物實驗對象不足的難題,並極大地完善動物學實驗課教學體系。此外,針對揚子鱷的保護工作開展的虛擬訓練可為課程中培養學生生態保護意識的教學環節提供良好的教學示範作用。
(1)以揚子鱷為代表動物,了解典型爬行動物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掌握爬行動物各系統適應於陸生生活的基本結構特點。
(2) 通過對揚子鱷各組成器官系統形態結構3D模型的觀摩和虛擬拼接,了 解並掌握爬行動物各系統的形態組成特點、在體內的空間位置分布及相互關係。
(3) 通過對“揚子鱷的放歸”模組的學習,了解並熟悉半水棲性爬行動物的棲息地生境特徵。
(4) 通過揚子鱷物種保護實踐中所開展的遺傳多樣性檢測、病源微生物檢測及重要器官免疫組織化學分析等實驗的觀摩和模擬操作,拓展學生的多學科實驗技能,培養學生保護瀕危動物的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