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泥蒿

爛泥蒿

爛泥蒿,中藥名。為報春花科植物齒葉燈台報春Primula serratifolia Franch.的全草。分布於雲南西北部(貢山、維西、德欽、麗江、漾濞、大理)和西藏東南部(墨脫、察隅的察瓦龍)。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跌打腫痛。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爛泥蒿
  • 別名:齒葉報春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報春花目
  • :報春花科
  • :報春花屬
  • :齒葉燈台報春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適量,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微溫。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活血止痛。

主治

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齒葉燈台報春,又名齒葉報春、多齒葉報春。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不被粉。根莖粗短,向下發出支根一叢,通常多達10餘條。葉矩圓形至橢圓狀倒卵形,長6-12厘米,寬1.8-5厘米,先端圓形,基部漸狹窄,下延至葉柄,邊緣具齧蝕狀三角形小牙齒;葉柄不明顯或長達葉片的1/3。花葶1-2枚自葉叢中抽出,高12-25厘米,稀高達45厘米;傘形花序(3)5-10花,頂生,有時亦出現第二輪花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3-10毫米;花梗長8-20毫米,花時稍下彎,果時直立,長可達3厘米;花萼窄鐘形,具5肋,長4-7毫米,分裂達全長的1/3-1/2,裂片卵狀三角形或窄三角形;花冠黃色,冠檐直徑1.8-2.5厘米,裂片闊倒卵形或近扁圓形,全緣或頂端具凹缺,通常自基部至頂端有一顏色較深(橙黃色)的寬頻,長花柱花:花冠筒長8-10毫米,自基部向上漸次增寬,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3-4毫米,花柱伸出筒口,長7-9毫米;短花柱花:花冠筒長約9毫米,較狹窄,至喉部雄蕊著生處始驟然增寬,花柱長約2.5毫米。蒴果卵球形,約與花萼等長。花期6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600-4000m的高山草地。分布於雲南西北部(貢山、維西、德欽、麗江、漾濞、大理)和西藏東南部(墨脫、察隅的察瓦龍)。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主治跌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