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造成爐況難行的原因是一個系統問題,不單單是某個操作制度不合理所致。首先從原
燃料來分析,原燃料質量水平不高,質量穩定性差、波動大是主要因素,但進一步最佳化操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爐的經濟指標,所以一般從操作制度角度分析爐況難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上部
裝料制度不穩定上部裝料制度總體以“平台+漏斗”的思路進行調整。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於爐況發生波動,總是希望通過上部裝料制度來調整爐況或減小影響效果。但有時候爐況波動的原因並不是布料制度的問題,而是調整過於頻繁,調整效果沒有看到,導致煤氣流分布更加不穩定,所以爐況很難穩定。另外,由於高爐爐料結構中球團礦比例在40%左右,球團礦滾動不易控制,其界面效應不容忽視,中心氣流易受抑制。
送風制度不合理由於
焦炭質量現狀,過分追求高的送風比,風壓波動大,爐況不穩定,易發生管道和崩懸料。爐缸活躍性下降,出現局部堆積現象,易出現風口燒結情況,高爐體風率高,又惡化了爐缸工作,影響初始煤氣流分布,進一步影響上部煤氣流分布。
前兆
爐況難行的徵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爐料下降變慢,直至接近停滯或出現短時間的停滯;
風壓上升,風量下降,兩者不相對應,
透氣性指數明顯下降;
爐頂溫度上升,溫度曲線變窄。
處理方法
爐況難行的處理方法是:
酌情減
風量(如5%~10%或更多),使壓差低於正常值而且風量與風壓相對應,如爐溫充足可多減風溫(如50~100℃);
穩定上部裝料制度,包括找準落料點、布料平台搭建和增大礦批重,或採用發展邊沿的裝料制度並相應減輕負荷;
合理安排送風制度,包括合理的風量、增加風口面積、加長風口長度等;
加強爐前工作,出淨渣、鐵。
後果
爐況難行如不能及時消除,會由於爐料阻塞區域的擴大而轉為
崩料和
懸料。
崩料
崩料是指爐料的突然崩落,表現為料尺的突然陷落。崩料多起因於
高爐煤氣分布及熱制度的失常及爐內型的不規整。崩料初期的表現,一般為風壓漸降、風量漸增、下料轉慢。崩料後風壓升高、風量減少。崩料加重轉為連續崩料後,料尺不斷地停滯和陷落,風壓呈鋸齒狀。隨崩料的加重風壓愈來愈高,透氣性愈來愈壞,爐頂煤氣壓力曲線頻繁出現尖峰,爐頂溫度劇烈波動,爐喉溫度波動而分散,爐喉煤氣曲線紊亂,無規律。風口工作不均勻,有的升降嚴重,甚至涌渣、灌渣。渣、鐵溫度下降,生鐵含硫量升高。
崩料會使大量生料(未被加熱,進行直接還原的爐料)進入爐鋼,造成爐鋼大凉。爐料沒預熱會使熱風能量損失,爐料不進行間接還原反應,煉鐵能耗升高。
懸料
懸料是指在高爐煉鐵過程中,爐料停止下降超過一定時間(如一些廠規定為下降1~2批料的時間)或料尺打橫10分鐘的現象。一般變現為下料的速度逐漸減慢,料尺越來越寬,最後打橫。有時是料尺連續滑尺,而後打橫。一般懸料,高爐只是表現不接受部分風量,嚴重懸料時不接受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