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山鎮(貴州省凱里市爐山鎮)

爐山鎮(貴州省凱里市爐山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爐山鎮位於凱里市西北部,東與凱里市龍場鎮和凱里市萬潮鎮相鄰,西接黔南州福泉市,南抵麻江縣,北靠凱里市大風洞鎮,歷史上素有地處“兩州三縣”交界之稱。集鎮貿易繁榮,交通便利,360省道、爐榕公路和湘黔線、株六複線鐵路貫穿境內,鎮中心距凱里城區38千米。現有201路公車凱里天一商場至爐山二小往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爐山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
  • 電話區號:0855
  • 郵政區碼:556004
  • 地理位置:凱里市西北部
  • 面積:190.36平方千米
  • 人口:30300
  • 著名景點:東門水庫濕地公園、石仙山省級森林公園
  • 機場:凱里黃平機場
  • 火車站:凱里站,凱里南站
  • 車牌代碼:貴H
  • 民族:苗、漢、仫佬、畲、亻革家、西家
該鎮介紹,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特色產業,民俗文化,

該鎮介紹

全鎮總面積190.36平方千米,轄2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90個村民小組和5個居委小組。2003年末有6845戶。其中農業戶6587戶,非農業戶258戶,總人口30300人,其中農業人口27996人,非農業人口2304人。主要有苗、漢、仫佬、畲、亻革家、西家等民族。耕地面積29.39萬畝,旱作土面積13.4萬畝,人均耕地1畝。森林面積82.52萬畝,森林覆蓋率45.2%,以馬尾松覆蓋全鎮。
年平均氣溫14℃,降雨量1200毫米,無霜期260天,適宜糧食、經濟作物和果園經濟林生長,主產烤菸油菜葡萄、優質水果等特產.鎮內小二型水庫三座,主要河流南山河、西河、溫鴉河和洛棉河,流入清水江。現有201路公車工業園區通往市區,201路公車共投放12輛公交運營,發車時間間隔為15分鐘,採用無人售票乘車方式,全程通票3元/人次。另一條線路202在鄉鎮中心區域內運行,起點為其正化工,沿途停靠13個站點,終點為爐山酒廠,每隔6分鐘發車一次,票價1元/人次。

資源豐富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鋁釩土重晶石矽石等原礦。其中煤分布於后庄、良田、尖坡等村組,探明儲量960萬噸,年可采28萬噸;鐵礦儲量1500萬噸,年可采4萬噸,為白臘利高坡,大田品位極優,礦源集中;重晶石儲量200萬噸,分布於新寨、洛邦、偉勇、金銀洞等10個村,連續被國家外貿部評為免檢出口產品。
爐山鎮

歷史悠久

爐山鎮原名“清平”,至今已有600餘年歷史。明代洪武年間始設清平府,是凱里市的前身爐山縣。
境內歷史悠久,古文化人文景觀撲實,鎮中心向北2公里為明代無梁石拱橋、古建築“石仙山”省級森林公園,園林郁蔥,主峰海拔高度900米;北門是孫文恭祠堂,石家坪石總兵(石邦憲)墓;向南2公里孫應鰲(孫尚書)墓,其碑文、石柱引目俊俏,慕名前來考查的專家學者絡繹不絕,石仙山盛會吸引中外遊客每年達數萬人。民族節日主要有: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農曆六月十九石仙山爬坡節、農曆四月八新寨白臘看“社”節和東家(畲族)對歌節,還有各村舉辦的各類文娛體育活動和民族盛會不勝枚舉。

特色產業

亻革家姑娘多數從八九歲起就學蠟染工藝,到十七八歲即成蠟染能手。其圖案有太陽、水波、米粒、蝴蝶、燕子、青蛙、螺螄、鯉魚、水草、石榴、野花的誇張變形體及幾何紋樣。其製品除用作衣、裙、帽、圍腰等外,還用作口袋、背包、提包、枕套、帳沿、手巾、窗簾、被面、桌布、凳椅墊布、沙發桌几布、書包、傘套等。地家姑娘擅於刺繡,顏色以紅為主,有平、盤、插、挑等繡法,圖案多為蝴蝶、魚、鳥、刺梨、花卉等。

民俗文化

踩親舞是亻革家青年男女社交活動中一種獨特的舞蹈,在集會上,當亻革家小伙子吹起那清脆,歡快的蘆笙舞曲步入蘆笙堂時,身著盛裝的革家姑娘也跟上伴舞,為了試探姑娘的心思,小伙子邊吹蘆笙邊用腳跟輕輕地踩住身後伴舞姑娘的腳尖。如果姑娘鐘情,那就用手輕輕地敲打小伙子的後背,算是回音,於是他們邊跳邊舞,沉浸在歡樂的之中。在跳舞踩親時,小伙子用腳跟踩姑娘的腳尖,姑娘又在小伙子的背上輕輕的捶打,這些舉動既要協調,又絕禁粗俗,跳踩親舞的青年男女,並不僅限於情侶之間,因為它是革家青年男女社交活動中的交際舞,即使是不相識男女青年,也同樣可以用同場舞蹈,一場舞下來,有的會成為朋友,甚至戀人,革家踩親舞是男女青年們美好的嚮往,對幸福生活執著的追求的寫照。革家踩親舞風趣優默,雅俗共賞,不僅深受青年男女們的喜愛,也頗受革家男女老幼的青睞,每當青年們在集會上跳起這種舞蹈時,周圍總圍著不少老中年人為他們助興。
爐山鎮爐山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