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地震防治

爆破地震防治

爆破是指炸藥爆轟瞬間產生的高溫高壓破碎物體及破碎塊運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會產生一系列效應。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而爆破地震防治是對爆破和地震進行防範和有效的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爆破地震防治
  • 外文名:control of ground vibration from blasting
  • 類型:工業與地理
  • 效應:地震波效應等
  • 作用:避免傷亡
相關概念,地震,爆破,產生效應,地震波,爆破飛散物,空氣衝擊波,預防措施,地震的危害,地震類型,預防措施,

相關概念

地震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爆破

所謂的爆破,就是指炸藥爆轟瞬間產生的高溫高壓破碎物體及破碎塊運動的過程。

產生效應

地震波

當藥包在岩石中爆破時,臨近藥包周圍的岩石會產生壓碎圈和破裂圈。當應力波通過破裂圈時,由於它迅速衰減,無法引起岩石的破裂,只能使岩石質點產生彈性振動,這種彈性波就是地震波。影響地震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
1.裝藥量的影響,距爆炸源一定距離的質點振動速度隨藥量的增大而增加,隨藥量的降低而減少;
2.爆炸爆轟速度的影響,一定條件下,震速與爆轟速度成正比;
3.傳播途徑介質影響,介質影響質點振動速度。

爆破飛散物

在工程爆破中,被爆介質中那些飛得較遠的碎石,稱為爆破飛散物。造成爆破飛散物的因素有很多,如:
1.裝藥量過大,致使尚有多餘的能量作用在石塊上,使碎塊獲得足夠的動能向四周飛散;
2.爆物的介質結構不均勻,爆破氣體會作用在某些弱面,導致這些部位產生大量飛石;
3.炮孔口堵塞的長度不夠,導致孔口破碎,產生飛石;
4.起爆方式也會影響爆破時飛石的產生;
5.自由面對裝藥量的影響。

空氣衝擊波

爆破空氣衝擊波是爆破產生的空氣內的一種壓縮波。炸藥在空氣中爆炸,具有高溫高壓的爆炸產物直接作用在空氣介質上;在岩體中爆炸,這種高溫高壓爆炸產物就在岩體破裂的瞬間沖入大氣中。爆破空氣衝擊波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主要有:
1.裸露在地面上的炸藥產生的衝擊波,比如地上的導火索;
2.裝藥孔口堵塞長度不夠,堵塞力度也不夠,高溫高壓爆炸產物從孔口外溢,產生空氣衝擊波;
3.局部抵抗線太小,沿該方向以釋放爆炸能量,產生空氣衝擊波;
4.岩體不均勻,在斷層、夾層等薄弱部位,爆炸產物集中噴出形成空氣衝擊波;
5.爆破時岩體沿最小抵抗線方向振動外移,發生鼓包運動,以及強烈的振動誘發空氣衝擊波。

預防措施

爆破危害影響程度大小與爆破技術爆破參數地質構造、岩體物理力學性能、施工工藝等因素有關。雖然諸因素之間相互作用使問題錯綜複雜,但是隨著對爆破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可以在達到爆破設計效果的同時,把爆破的危害影響降至最低。

地震的危害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震類型

構造地震: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汶川地震就屬於此類地震。
火山地震: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陷落地震: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陷落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人工誘發地震:由於人類活動而引發的地表變化的地震稱為人工誘發地震。

預防措施

對於地震,我們應該提高建築抗震等級、做好防禦,才不會使地震造成更多傷亡。
爆破地震效應控制保護措施,可以採用一定技術措施來減輕地震波危害,它包括降低地震波的強度和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兩方面內容。具體的方法和措施有: (1)採用預裂爆破或開挖減震溝槽;(2)限制一次爆破最大用藥量; (3)對於建築物拆除爆破,應加大拆除部位,減少爆破鑽孔數,對基礎部位採用部分爆破拆除方式、低爆速炸藥或採用靜態破碎劑; (4)設定緩衝層; (5)選擇合理爆破器材,設計合理爆破參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