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燭橋
- 別名:燭橋燈民俗(建陽黃坑)
- 非遺級別:南平市級
- 地點:建陽黃坑
- 批准時間 :2012年7月26日
拔燭橋,是流傳於福建省武夷山市興田鎮楓坡村的一個很獨特的民間社火活動。該活動來源於禁賭儀式,一般在元宵節期間演出,逐漸發展成為元宵節的社火內容。歷史淵源 這個習俗和禁賭有關。相傳1858年(清鹹豐八年),京官邱美金的“大大...
楓坡拔燭橋,主要流行於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興田鎮楓坡村的傳統舞蹈,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楓坡拔燭橋活動始於清代,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舉行,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拔燭橋”是龍舞的一種,但與傳統舞龍、板凳龍等又有不...
登燭橋,又稱棠溪橋,位於福安市潭頭鎮棠溪村北1.1公里處,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8月,1963年11月重修。登燭橋是福安市跨度最大保存較為完好的木拱風雨橋,東西走向,長40.6米,寬5米,淨跨32米,橋上設橋厝,為十九開間,用...
鄔西濠,字燭橋,漢族,1925年出生於浙江奉化。解放前夕畢業於蘇州美校。曾任《新蘇州報》編輯部任副刊編輯。1962年調入新成立的蘇州工藝美術研究所理論研究組,負責編輯《蘇州工藝美術》一書,編書結束後留任蘇州工藝美術學校工藝美術史...
《觀作橋成,月夜舟中有述,還呈李司馬》是由唐朝時期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杜甫。詩詞原文 把燭橋成夜,回舟客坐時。天高雲去盡,江迥月來遲。衰謝多扶病,招邀屢有期。異方乘此興,樂罷不無悲?詩詞注釋 草堂本有此題。諸本...
大湖燭橋燈沿街遊走或廣場表演時,由兩名舉牌頭燈者為前導,另有兩名嗩吶手站於麒麟燈前,打擊樂手站在隊尾。每盞橋燈由二人抬橋扛,另一人(抬橋燈替換者)扶獸燈中部的木棍。迎“燭橋”以舞隊游舞為主,突出“橋燈”的造型變化,...
橋上修橋橋上橋 船歌悠悠纖道橋 魚沼飛梁 多功能的橋樑 第四節 橋樑建築藝術 古代橋樑的特點 絢麗多姿的橋樑裝飾藝術 鬼斧神工的雕塑藝術 第五節 橋樑與民俗 元宵節 “走橋”拔燭橋 春社踩橋會 七夕鵲橋相會 侗族祭橋、添橋、...
湖源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迎龍、迎鐵枝、迎燭橋等;迎龍被列人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迎鐵枝 迎鐵枝是湖源鄉一項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同時,也為村民們提供一種世俗的歡樂。“迎鐵枝”,又稱為”走...
北澗橋 溪東橋 三條橋 仙居橋 薛宅橋 文興橋 如龍橋 蘭溪橋 萬安橋 千乘橋 龍井橋 百祥橋 廣福橋、廣利橋 壽寧三廊橋 鸞峰橋 張坑橋、長瀨溪橋 壽春橋 合龍橋 餘慶橋 登燭橋 重佤聯閣怡神巧——婀娜多姿的侗族風雨橋 程陽橋 ...
老佛接到城關後,家家戶戶選一對最好的蠟燭送庵,庵中燈燭輝煌,一對對蠟燭從佛像前的香案桌一直點燃到大門口。二月二十一日,虔誠的善男信女會集城內,整個城關人群熙攘,熱鬧非凡。午後,蠟燭會正式開始,先是迎佛,人們抬著老...
隊伍到達村中心鬧區後,“撥燭橋”最精彩的節目開始。 [17] 城關柴頭會 1851年農民領袖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在太平軍的影響下,武夷山(當時的崇安縣)和中國各地一樣,四鄉農民紛紛起來抗捐抗稅,反對奴役壓迫。縣衙門官吏見勢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