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菌絲(hypha)
真菌的
孢子以
出芽方式
繁殖。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由孢子長出芽管,逐漸延長呈絲狀,稱菌絲。菌絲又可長出許多分支,交織成團稱
菌絲體(mycelium)。
真菌(fungus)
是一種真核細胞微生物。細胞結構比較完整,有細胞壁和完整的核,不含葉綠素,無根、莖、葉的分化,少數為單細胞,大多為多細胞,由絲狀體和孢子組成。真菌種類繁多,有10餘萬種,大多對人體無害,有的甚至有益,但有些真菌能引起人類、畜禽和魚類疾病,其中一些黴菌還產生毒素,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人類和動物的健康。禽主要真菌病有麴黴菌病、念珠菌病、冠癬及黃麴黴毒素所致的中毒等。
真菌的生物學性狀
真菌可分單細胞與多細胞兩類。單細胞真菌呈圓形或卵圓形,稱酵母(yeast)。多細胞真菌大多長出菌絲與孢子,交織成團,稱絲狀菌(filamentois fungus),又稱黴菌(mold)。有些真菌可因環境條件(如營養、溫度、氧氣等)的改變,兩種形態可以互變,這部分真菌稱雙相型真菌,如球孢子菌、組織胞漿菌、芽生菌和孢子絲菌等。這些真菌在體內或在含有動物蛋白的培養基上37℃培養時呈酵母菌型,在普通培養基上25℃培養時則呈絲狀菌。
1.形態與結構 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外形與細胞很相似,但較大。以
出芽方式繁殖,
芽生孢子成熟後脫落成獨立個體。
絲狀菌能長出菌絲,菌絲延伸分支,有的菌絲上長出孢子。各種絲狀菌長出的菌絲與孢子形態不同,是鑑別真菌的重要標誌。
(1)菌絲(hypha) : 真菌的孢子以出芽方式繁殖。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由孢子長出芽管,逐漸延長呈絲狀,稱菌絲。菌絲又可長出許多分支,交織成團稱菌絲體(mycelium)。
(2)孢子(spore) :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條菌絲上可長出多個孢子。在環境條件適宜時,孢子又可發芽伸出芽管,發育成菌絲體。真菌的孢子抵抗力不強,加熱60~70℃短時間即死亡。孢子分有性與無性兩大類。
2.培養特性 真菌的營養要求不高,一般細菌培養基上能生長,常用沙堡弱培養基,培養真菌最適宜的酸鹼度是pH4.0~6.0,最適溫度為22~28℃。但某些深部感染真菌則在37℃中生長最好。培養真菌需較高的濕度與氧。大多數真菌的生長速度比細菌緩慢,需要幾天到幾周才能形成菌落。其菌落的特徵,隨真菌的種類而已,因而也是真菌鑑定分類的依據。真菌的菌落有三類:
(1)
酵母型菌落: 外觀上與細菌的菌落相似,菌落濕潤,柔軟而緻密。如酵母菌、隱球菌的菌落。
(2)
類酵母型菌落: 有部分單細胞真菌能形成假菌絲,由菌落向下生長,伸入培養基,這種菌落稱類酵母菌落,如念珠菌。
(3)絲狀型菌落: 是多細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許多疏鬆的菌絲體構成。
絲狀菌落的形態、結構與顏色常作為鑑定真菌的參考。真菌容易發生變異。在培養基上人工傳代或培養時間過久,其形態、培養特性甚至毒力都可發生改變。
3.抵抗力 真菌對乾燥、陽光、紫外線及一般消毒劑均有較強的抵抗力。實驗證明紫外線對絲狀真菌與念珠菌在距離1米外照射需30min殺死。但不耐熱,60℃1h菌絲與孢子均被殺死。對常用於抗細菌感染的抗生素均不敏感;灰黃黴素、制黴菌素、二性黴素B、克霉唑等對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真菌的致病性與免疫性
1.致病性 不同真菌可以通過不同形式致病,引起的疾病有致病性真菌感染、條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過敏、
真菌中毒和真菌毒素致癌等。
(1)致病性真菌感染: 主要是一些外源性真菌感染,可引起皮膚、皮下和全身性真菌感染。
(2)條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主要是由一些內源性真菌引起的,如念珠菌、麴黴菌、毛黴菌。這些真菌的致病性不強,只有在機體免疫力降低時發生。
(3)真菌變態反應性疾病: 在臨床變態反應性疾病中有一部分是由真菌引起的。這些真菌本身並不致病,如交鏈孢霉(Alterna-uia)、麴黴(Aspergillus)、青黴(Penicillium)、鐮刀菌(Fus-arium)等由於空氣環境污染,引起蕁麻疹、接觸性皮炎、哮喘、變應性鼻炎等。
(4)真菌性中毒: 有些真菌在糧食或飼料上生長,人、畜禽食後可導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稱為
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is)。引起中毒的可以是真菌本身有毒,也可以是真菌生長後產生的毒素。如鐮刀菌黴素、黃麴黴毒素等。
(5)真菌毒素與腫瘤的關係: 近幾來不斷發現有些真菌產物與腫瘤有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黃麴黴毒素。
2.免疫 真菌感染的發生與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狀態有關,長期套用廣譜抗生素破壞菌群間的比例,或因惡病質疾病以及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後,機體免疫力低下,均可引起繼發性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的治癒與細胞免疫有密切關係。真菌感染可引起遲髮型變態反應。臨床上常見的癬菌疹就是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故真菌感染患者皮膚試驗陽性。特異性抗體可阻止真菌轉為菌絲相以提高吞噬率,並抑制真菌吸附於體表,如白仿珠菌SIgA抗體即可與其表面甘露聚糖複合體結合阻止其吸附。但一般認為真菌感染的恢復主要是細胞免疫,而抗體的作用不大。且皮膚癬菌與腐生性真菌之間有共同抗原,故一般不作血清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