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房頭渡口,形成即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房頭渡口
- 羅馬字母拼寫:Yíngfángtóu Dùkǒu
- 省份:江蘇省
- 性質:歷史地名
營房頭渡口,形成即得名。
營房頭渡口,形成即得名。地名含義因位於營房頭村,是此地居民擺渡過河的地方,故名。歷史沿革自有名稱以來,名稱未變,直至消失。1...
據《東流縣誌》記載:“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池州制府長白高公為上憲同僚待渡停驂旅斯者,慈息彌便,率屬捐建大公館與懷寧(今安慶市)迎江寺相望,因稱渡口為大公館渡口,後人簡稱大渡口,鎮因此得名。1952年大渡口正式建鎮,屬東流縣,1957年劃為安慶市郊區,1963年又劃為東至縣至今。1992年前設大渡口...
偏頭關,向西南約20公里,這裡的樺林堡是明代的軍事古堡,與之相鄰的寺溝渡口則是外長城和內長城的相匯處;附近有元代古戲台、護寧寺和古樹相伴;護寧寺的石碑上刻有浮雕和護寧寺碑記,草叢中有盤龍雕刻的大石塊。站在空心敵樓上:沒有了金戈鐵馬,沒有了滾滾狼煙,夕陽下的殘長城顯得是那樣的孤獨和寂寞。只可惜今天...
馬村港(古稱石石矍港),港灣呈長弧形,水域面積25875平方公里,航道水深10至13米,船隻靠岸處水深9.5米,萬噸巨輪可進出,灣內泥沙質底,沒崖石,沒暗礁,地底平坦,東西兩岸環抱,灣面浪平若湖,是一個天然良港口在唐宋時期,是海南島與中國大陸以及南海諸島嶼交往的出入門戶,是官方傳送公文的渡口,賈客...
教化渡是保定徐灣(永寧圩)到高安的必經渡口,明洪武年間設教化渡汛,派官兵司之。明清時期,朝廷還將官渡兼作軍渡、汛渡、布兵防,汛防,派兵專司。於武備之外,尚設烽燧及煙墩夫報水訊、兵警。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洲汊汛(上夾口官廳渡,即錦衛洲頭)設營房3間,巡兵2名;洋夾沙汛設營房3間...
為了保護石門渡和這一帶的社會的平安,清政府特在石門渡口西的一座山上設立大炮台,立炮10門,營房4個,可見渡口的重要性。法國人和日本人侵略廣州灣時都企圖占領石門渡,但因當地人的抵抗,都沒有成功。在眾多史書和老人們的“帶領”下,我們得以超越時空,倒退千年,“回到”漢唐宋元明清時期的石門渡“觀光”。
其間,他為擴大抗日民主政權,幫助民眾發展生產,實行減租減息,安置和轉送皖南事變突圍出來的同志,確保江南、江北渡口的交通,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元月,振球烈士在反掃蕩中被日偽逮捕,關在三山鎮日軍隊部,由日軍小隊長久保田親自審問。振球烈士面對屠刀,毫不畏懼,與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在獄中,他寫了一...
朋興鄉境內有三條河流,澴河、滾子河和“三河連通”河。澴河可通航,滾子河為季節河流,不通航。澴河全長180千米,孝感境內長80.1千米,朋興境內長15千米,建有四個渡口:王陳崗渡口、新屋台子渡口、澴河渡口、田河渡口。氣候 朋興鄉屬亞熱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2...
唐代,在劍閣縣境內設定了大劍鎮、小劍戍,再度正式設立劍門關,為天下雄關之一;之後劍門關樓開始改稱為劍門關。1700多年以來劍門關樓屢建屢毀,又屢毀屢建;民國初年,知事張政重修劍門關,並於關內建立營房;1935年,民國政府修建川陝公路時,關樓被拆毀。1992年,在關口川陝公路東側崖底修建了劍門關關...
2011年末,硇洲鎮水路距東海島東南碼頭4.63千米,距湛江市區38.89千米,有渡口運輸碼頭1座,漁業多功能碼頭3座,硇洲至東南車渡航線、快艇客運航線、硇洲至湛江快艇客運航線。島內建有環島公路43千米、省道中線公路10千米和村公路58千米,全鎮村村通公路。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硇洲古稱硭洲,宋末皇帝趙昺在島上登基,...
2、可以在九江市乘船輪渡至湖口縣西門渡口下,船費20元;3、可以從九江站打計程車至湖口縣城大中路下,車費約100元;4、可以在九江汽車站乘坐湖九城際公車至湖口汽車站下,車費10元;5、自駕可以走G56杭瑞高速公路、S20彭湖高速公路(湖口收費站出口下)詳細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登山路22號(大中路與登山...
永和關,在山西省永和縣西北黃河岸,具體位於永和縣城西35公里的南莊鄉,是歷史悠久的渡口之一,也是西去陝西的交通要塞。馬頭關,在山西省大寧縣西七十里,古稱馬斗關。《唐書·地理志》:大寧縣有馬斗關,關南臨黃河。明洪武初設為官渡。舊有巡司。開柵堡,即山西文水縣東北開柵鎮。《清一統志·太原府二》:...
2011年末,老關鎮轄老關、關里、檀梓、紅星、油塘、前進、仁村、三角池、渡口、登官、二鯉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75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 ,老關鎮下轄11個行政村:老關村、關里村、登官村、紅星村、前進村、仁村、三角池村、渡口村、二鯉村、檀梓村、油塘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老關鎮地處萍鄉...
壕壘,這是長城上的駐兵營房,也是實戰工事。所設多在渡口或河灣便於船筏停靠處。所見分三種形式。其一為築在臨河高灘之獨立壕壘,一般長50至60米,寬30系40米,壘門設於南北兩側,門寬2米、牆高2米5至3米、厚3.5米,牆頂分正牆和子牆,正牆厚0.5米,有槍炮眼(射孔)有些還留有放置藥彈的小平台;...
藍村路南泉路- 藍村路東方路- 峨山路南泉路-浦東南路寧陽路-浦建路浦東南路(塘橋渡口)- 仁濟東院(浦建路東方路)- 易初蓮花(浦建路楊高南路)- 浦建路錦繡路- 花木(浦建路杜鵑路)- 滬南路芳華路- 北蔡(滬南路高科西路)- 蓮溪(滬南路北中路)- 陳家橋(滬南路陳春路)- 上海農產品市場(滬南路綠科路...
起點站:惠南捷運站,終點站:東昌路渡口。該路線屬於上海浦東南匯公共運輸有限公司一分公司。基本信息 區間車起止站 主要有以下幾種:新場/航頭/滬南公路新環西路—東昌路渡口 惠南捷運站—滬南路芳華路/新場/周浦 滬南路芳華路—航頭 東昌路渡口→下沙 航頭—周浦 運營時間 往惠南捷運站方向:05:30-22:42[航...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調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先遣團)一營營長,率部參加了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等戰鬥。在安順場,他親自挑選並帶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奪取並控制了渡口陣地,掩護後續部隊渡過大渡河。1935年10月任陝甘支隊一大隊連長,11月,相繼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東征作戰,調任紅一軍團第一師...
商鞅被車裂後,法家的後學者收揀商鞅的遺骨準備偷運回商鞅故里衛國安葬,在黃河德豐渡口被秦國守軍截獲,當地百姓與守軍便將商鞅遺骨草草埋葬於附近的秦驛山之下,後來法家的後學者尋訪至此為商鞅立了墓碑。上書“商君之墓”。商君墓位於今陝西省合陽縣城東23公里處的洽川鎮風景名勝區秦驛山腳下,墓高三米多,直徑十餘...
1938年5月,敵110師團以一個旅團的兵力,攜重炮30餘門,由離石方向出發,直抵柳林黃河東岸重要渡口——軍渡,企圖過河西侵。我警八團指戰員,乘敵立足未穩,渡河夜襲東岸王老婆山。這次戰鬥共殲敵200餘人,繳獲甚多,嚇得敵人掉頭東退。1939年6月上旬,吳堡河防戰鬥面臨嚴重關頭,日寇不甘心前次渡河失敗,在汾陽...
“千年古鎮”幾個大字最先映入大家的眼帘,汽車沿著村內的水泥路行至府河邊上,在寫有“古鎮渡口”的牌子前停下,下了車。再往回走,領略古鎮的風韻。之所以要從渡口往回走,是有講究的。古時候黃花澇,是位於府河邊的小鎮,當時可沒有寬敞的馬路,而是走水路,到達渡口,再回到鎮上。所以,記者一行走的路,和...
接著,部隊迅速通過貴陽附近的公路封鎖線,向雲南金沙江渡口挺進,準備渡江北上。這段時間,頭上有飛機轟炸,背後有敵兵追擊,部隊日夜行軍,加之糧盡援絕,好幾天吃不上飯、睡不上覺,真是艱苦到了極處。來到雲南邊境,受到滇軍龍雲部的阻擊。一次宿營時,況開田正進入營房,突然敵兵從村西山上向營房發起進攻,...
清乾隆二年(1737)添設營房。乾隆二十二年(1757)重修衙門,門庭五間,大庭五間、班房十多間。大門懸“武關城守營”金字大匾。門側有州官羅文思所書“古少習關”巨碑(據傳鋪於武關東街街心水渠)。其衙門解放後為糧站占用。“文化大革命”後糧站改建為庫房。現城中僅存西門內側清道光時重修的關帝廟大殿及樂樓。...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起海漲沙淤、渡口漸塞。康熙五十年,雲台山和大陸相連。清鹹豐元年(1851年),五羊湖成陸,南北雲台山之間成為平原陸地。明代,除錦屏山外,余為海中列島。至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後,南雲台山、北雲台山漸與陸地相連,鷹游山仍孤懸海上。1993年,6.7公里長的連雲港攔海大堤建成,...
3月5日,部隊由河南周口出發,行軍22天,行程1500餘華里,於3月28日進軍到安徽省望江縣一帶,控制了長江北岸的華陽鎮渡口。出發前,張蘊鈺估計前進途中不會有重要戰鬥,重點應該考慮的是士兵多是北方人,過了淮河就到了南方的地理氣候環境中,在長期行軍中如何保持戰鬥力和人馬健康。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並向部隊...
上津古城位於十堰、安康、商洛三市連成圓的中心,與陝西省山陽縣漫川鎮毗鄰,福銀高速路穿境而過,金錢河由北至南通達漢江,素有“秦楚咽喉、天子渡口”之稱。上津古城是全國僅存的四座縣級古城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保存較完整的縣級古城。自三國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上津首設平陽縣至今,已有近1800年歷史,...
馬輝率領部隊晝夜兼程,先趕到下花園,在下花園乘坐火車,趕到張家口市的十三里營房。此時,從西向東的國民黨傅作義部隊的馬占山部騎兵第五師主力,已抵近內蒙古的興和縣,抵近與興和縣接壤的張家口尚義縣和懷安縣的渡口堡一帶。既然馬占山的先頭部隊進駐到柴溝堡附近,那他的後續大部隊會很快趕到,情況十分緊急。因為從...
他針對性地提出.充分發揮朝鮮聯絡員和會朝語同志的特長,加強與朝鮮民眾的聯繫;發揚部隊傳統友愛精神,強幫弱、幹部帶戰士、老兵幫新兵共同前進;各連營團要有宣傳鼓動人員,師政治部文工隊除了跟隨部隊移動宣傳鼓動外,還要在大休息點和要道、交叉路口、隘口、渡口設“鼓動棚”;用美軍燒、殺、搶、掠的罪證,激發勝美...
隆慶六年(1572年),皇帝朱載垕採納薊遼總督劉應節、順天巡撫楊兆的奏議,派遣3000名士兵疏通安濟橋至通州渡口的河道,全長145里,以運長陵等8衛官兵每月所需的4萬石軍糧。萬曆元年(1573年),因沙河水淺,行船稍滯,再次疏浚溫榆河,並在沙子營引來小清河的水,加大河流水量,使舟船運行更加通暢。從通州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