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板

燕山大板

“燕山大板”是河北三河特有的一種曲種。1975年由劉燕,王德華,胡嘉良在借鑑清代就流傳於民間的蓮花落、霸王鞭曲調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創作,吸收了燕山一帶的民間小調,如硪歌、小悲調、八板腔以及影調、評劇、北方二人轉的特點與精華,創作出了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近二十種曲牌和多樣板式的一種新曲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燕山大板
  • 曲種:屬快板類曲種
  • 特點:演唱形式不拘一格
  • 地區河北三河
燕山大板的形成,燕山大板的發展,發展的現狀,

燕山大板的形成

燕山大板屬快板類曲種,與傳統快板書所用竹板形同略小。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可一人單唱,也可多人群唱,邊舞邊唱。演唱者一手執大板,一手執小板(亦稱“節子”)。根據樂曲的拍式與唱段內容,借鑑舞蹈中各舞姿及“河北落子”部分擊板動作,加以發揮、創新,雙手有機配合,打擊出不同節奏的點式和花樣。燕山大板的表演形式活潑新穎,協調優美,音樂爽快清新,演出場面高亢豪放,不僅具有很強的互動效應,容易傳唱,而且對各類題材的唱段都能適應。

燕山大板的發展

燕山大板剛趨雛形時便受到了本市及周邊地區各界人士的關注和重視,1976年底,在石家莊市舉行的全省文藝匯演中,燕山大板以獨特的風格深深吸引了所有的觀眾,並因此而獲獎。至1979年,此曲種不僅在三河市內已普遍流傳,河北省近十幾個縣的文藝工作者及業餘文藝愛好者都到三河進行學習。此曲種在當時的華北一帶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發展的現狀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燕山大板面臨著後繼無人和發展創新的局面,原有的創作人員和表演者不是已故,就是已到花甲。要繼承和發展這項獨具本土氣息的藝術形式,使之重新散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已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制定了一系列搶救保護措施,以確保燕山大板得以繼續發揚光大。
平泉“燕山大板”引中央機關關注
本網記者李嘉 通訊員劉建軍
本網訊 “公僕決策順民意,一呼百應正氣通。勤政廉政人稱頌,創先爭優再攀登。”日前,由平泉縣省級非遺傳承人馬雙福等創作排練的省級非遺保護項目燕山大板《群雁高飛頭雁領》,參加了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主辦、承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承辦的中央紀檢第六檢查室黨員活動日的聯誼演出。
平泉的傳統曲藝節目能引起中央機關的關注,緣於平泉對燕山大板這一曲藝形式的保護和傳承。
據了解,燕山大板曲藝於2008年被批准為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燕山大板屬快板類曲種,是河北三河特有的一種曲種。1975年,平泉縣業餘快板書演員馬雙福求教於創始人劉文亮,1986年正式拜師,並被劉文亮先生收為入室弟子,得到真傳,燕山大板在平泉境內廣泛流傳,並深受歡迎。因此,馬雙福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平泉燕山大板的傳承人。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馬雙福對燕山大板藝術刻意求新,揚己之長,使之發揚光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在全縣重大節慶的活動現場,始終活躍著馬雙福的身影,迴蕩著燕山大板爽快清新的曲調。
馬雙福介紹說:“燕山大板是一古老的曲種,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時代色彩,讓古老曲藝演繹出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寓教於樂。”據統計,多年來馬雙福創作排練了《補婚禮》、《將軍探嫂》、《捉贓》、《頭雁高飛群雁鳴》、《張老漢騎電驢》、《掐尖》、《進城路上》等多部作品,並多次獲獎。此次參加演出的《群雁高飛頭雁領》充分表現了新時期人民公僕求真務實、勤政為民的精神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責任編輯 劉宏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