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蔥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燔蔥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濟局方》卷三(新添諸局經驗秘方)。主治脾胃虛冷,攻築心腹,連脅肋刺痛,胸膈痞悶,背膊連項拘急疼痛,不思飲食,時或嘔逆,霍亂轉筋,腹冷泄瀉,膀胱氣刺。小腸及外腎腫痛;及治婦人血氣攻刺,瘸瘕塊硬,帶下赤白,或發寒熱,胎前產後惡血不止,臍腹疼痛;一切虛冷,不思飲食。

基本介紹

  • 名稱:燔蔥散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原方選錄,方論選錄,

組成

延胡索三兩,蒼朮(米泔浸一宿,去皮)、甘草(燧)各半斤,茯苓(白者,去皮)、蓬莪術、三棱(煨)、青皮(去白)各六兩,丁皮、縮砂(去皮)、檳榔各四兩,肉桂(去粗皮)、乾薑(炮)各二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連根蔥白一莖,煎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

主治

脾胃虛冷,攻築心腹,連脅肋刺痛,胸膈痞悶,背膊連項拘急疼痛,不思飲食,時或嘔逆,霍亂轉筋,腹冷泄瀉,膀胱氣刺。小腸及外腎腫痛;及治婦人血氣攻刺,瘸瘕塊硬,帶下赤白,或發寒熱,胎前產後惡血不止,臍腹疼痛;一切虛冷,不思飲食。

方義

蒼朮燥脾以消腫;檳榔破滯氣以開結;延胡通經氣以活血;肉桂暖血祛風;茯苓和脾勝濕;甘草和中和胃;乾薑暖胃氣以散寒濕;縮砂,祛虛勞冷瀉,宿食不消以下氣;丁皮溫中散寒;青皮疏肝破氣,散結消痰;三棱、蓬莪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蔥白湯下以通陽,連須蔥更通脈絡,使滯氣化開,則風寒解散而濕氣化。諸藥合用,可治前症屬寒氣不散疼痛,治冷氣不行,攻刺心腹。

原方選錄

《證治匯補》:“燔蔥散《和劑》治冷氣不行,攻刺心腹。延胡索三兩,肉桂、乾薑(炮)二兩,蒼朮(炒)、甘草(炙)八兩,砂仁、丁皮、檳榔各四兩,三棱(煨)、蓬術(煨)、茯苓、青皮各六兩為末,每服二錢,蔥白煎服。”
《中國醫藥匯海》:“延胡索三兩,肉桂、乾薑(炮)二兩,蒼朮(炒)、甘草(炙)八兩,砂仁、丁香、檳榔各四兩,三棱(煨)、蓬術(煨)、茯苓、青皮各六兩為末,每服二錢,蔥白煎服。肉桂、乾薑、丁香、砂仁皆所以溫中宣化者也,益以蒼朮之燥濕,茯苓之利濕,濕去則脾胃自健,中魚之氣,有不溫渾者乎?更益延胡、檳榔、青皮、蓬術推氣之品,以甘草和之,燥不傷津,泄不傷氣,此所以為制方之妙也。”

方論選錄

《醫學六要》:“臍腹痛,厥陰也。肝為寒郁,多變為疝,輕則燔蔥散及當歸四逆湯,重則加肉桂,皆暴痛,須辛散也。”
《一見能醫》:“寒痛者,客寒犯胃,其痛大作,四肢清冷,六脈沉遲,燔蔥散主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