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白柴節為傣族迎春節日,傣歷年正月十五。白柴塔是燒給佛祖的,燒白柴就是告別冬天,迎接春天,祈求幸福。事先由信眾到山中砍鹽霜樹,把砍回的鹽霜樹經水泡、剝皮、曬乾後製作成為白柴,節日之夜,將白柴堆架如亭,各寺比丘、沙彌集中念經,最後由長老點燃柴亭,集中念經的比丘、沙彌由長老率至村外林中修行七日。白天在樹下念經,夜晚在樹下露宿。七日期滿,又匯集廣場念經,通宵達旦。日出後節日結束,比丘、沙彌各回佛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燒白柴節
- 節日時間:傣歷年正月十五
- 節日起源:祭奠
民族風俗,典故傳說,
民族風俗
傣歷年正月十五,為傣族燒白柴節,系南傳上座部佛教節日。事先由信眾到山中砍鹽霜樹,把砍回的鹽霜樹經水泡、剝皮、曬乾後製作成為白柴,堆至寺中備用,節日之夜,將白柴堆架如亭,各寺比丘、沙彌集中念經,最後由長老點燃柴亭,一時間鞭炮大作,烈焰沖天,圍觀者人山人海,徹夜輝煌。集中念經的比丘、沙彌由長老率至村外林中修行七日。白天在樹下念經,夜晚在樹下露宿。七日期滿,又匯集廣場念經,通宵達旦。日出後節日結束,比丘、沙彌各回佛寺。
白柴塔是燒給佛祖的,燒白柴就是告別冬天,迎接春天,祈求幸福。燒了白柴,種在地里的莊稼才會長得好,糧食才會豐收,村民的身體才會健康少生病。在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出動,為搭白柴塔出力。下午3時許,村裡的男子都前往娤房前,用製作好的白柴,搭成一個“亞”安形底座的塔式建築。頂層架有塔尖,並裝飾有植物,塔中置稻草等易燃物,塔邊懸掛鞭炮。晚上,村裡的信眾前往供奉佛祖的娤房內,開始誦經、祈福,誦經約半小時。誦畢,一位長老手持長竹竿點燃白柴塔,白柴塔熊熊燃燒,村民們圍著塔或唱或跳,或安靜的許願祈福。約一小時後,柴亭化為灰燼,人們紛紛散去。第二天晚上,各家都會帶上柴糯米飯稀飯,作為供品送到佛寺。
典故傳說
據傣文《賧佛經》說:“很久以前,有一對心地善良的夫婦,看到寒冬中被凍僵在樹下的三位僧人,便上前詢問。僧人們便對婦人說:“你快去找些乾柴來吧!”婦人到樹林找來一大擔乾柴,並燃起一堆熊熊烈火。溫暖的火驅走了寒冷和死神,三人的身體終於能活動了。夫婦倆又煮了一鍋稀飯,敬獻給他們吃。過後,三位僧人為夫婦倆念經,祝願升火煮稀飯的功德將伴隨他倆九生九世。從此,人們就把燒白柴當作一種布施而繼承下來,希望得到佛祖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