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燒灌腸(燒灌腸)

內黃燒灌腸

燒灌腸一般指本詞條

內黃燒灌腸是河南安陽的傳統名小吃之一,屬於豫菜系。此小吃外地少有。正宗做法就將豬血加入大腸中煮,煮至腸衣豬血黏合,腸衣入口嚼之即爛為最佳,食用時灌腸切成片狀,澆上蒜汁辣椒油,香辣爽口,肥而不膩。還有煎灌腸,灌腸切片後用炭火慢慢煎之至焦黃,吃時蘸蒜汁、辣椒,這個也比較好吃,很香。

燒灌腸還有個歷史典故在裡邊:傳說程咬金與老娘艱難渡日,鄉人可憐他們常把殺豬剩下的豬血、大腸施捨給他們,咬金靠賣這些換得飯菜。一日鄰人給多了,咬金無器皿可用順手將血灌入腸子中存放,誰知這一灌眾人再吃血時感覺特別美味,於是就有了這流傳下來的安陽特色小吃燒灌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黃燒灌腸
  • 主要食材豬血豬腸、麵粉、香油、五香料
  • 分類:豫菜系
  • 功效:補血健脾、清肺利腸
簡介,歷史,做法,製作方法,加工方法,

簡介

內黃燒灌腸發源於河南省內黃縣楚旺鎮,常食具有補血健脾、清肺利腸,清脂等功效,又因其經濟實惠,故老少皆宜,不僅是街頭路邊的隨興小吃,也成為各大飯店的招牌旺菜。
灌腸以豬血豬腸、麵粉、香油、五香料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可以涼調,叫筲灌腸;可以煎食,叫煎灌腸。味美可口,風味獨特,且有補血、健脾、壯筋骨、消滯之功效,很受民眾歡迎。一年四季,無論早晚,均有上市。有民謠《內黃灌腸》曰:“腸子豬血白面灌,小刀一拉下煎盤,小鏟兒一翻撮一碗,肚裡不飢能解讒。”
灌腸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麥澱粉、醣類以及微量鐵、鈣、鉀、鈉等成份,所以大有補血、健脾、壯筋骨等功能。加上好吃不貴,尤為廣大民眾所喜愛。

歷史

清鹹豐年間,由縣城邱姓屠戶發明,流傳至今。內黃灌腸以邱家為最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內黃南街邱秀山的曾祖父,原以殺豬賣肉為業。這位邱姓老人因常去縣衙送肉,不斷看到廚里放著一些外來菜品,有香腸、粉腸等,都是豬肉、豬腸經過加工配製而成的。這位老人從這裡受到啟發,他特意去安陽買了一截粉腸研究。在其侄子的幫助下,開始了自己的發明製作,終於製成灌腸上市。

做法

製作方法

先將豬血放入30%的鹽水溶液里,用木棍攪拌,不使凝固。繼之,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適量地灌入洗淨的豬腸之中,待其血漿、面汁之混合體在腸內凝固後,即可放入水鍋內用小火溫煮,並要不斷用針剌腸,使之冒出氣泡,以免腸衣崩破。一般情況下約一個半小時即可煮熟食用,如再進行加工更好。

加工方法

用手托腸,以刀剖為適量薄片,根據不同季節和食者愛好,可用蒜汁、香油調拌,稱之為涼調灌腸;或放入底平煎盤,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塊體由紅變紫黑,腸衣向外津油,用小鐵鏟翻動,即可盛入分盤食用。用小磨香油煎更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