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景德鎮窯的紅釉瓷器,在焙燒中,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動,口沿部分釉層減薄,釉層里的銅紅膠體粒子下墜,使器口呈色變淡,宛如一圈燈草圍於口部,故稱“燈草邊”或“脫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燈草邊
- 年代:明代
- 對象:康熙郎窯紅
- 特點:釉汁凝厚
明、清景德鎮窯的紅釉瓷器,在焙燒中,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動,口沿部分釉層減薄,釉層里的銅紅膠體粒子下墜,使器口呈色變淡,宛如一圈燈草圍於口部,故稱“燈草邊”或“脫口”。
明、清景德鎮窯的紅釉瓷器,在焙燒中,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動,口沿部分釉層減薄,釉層里的銅紅膠體粒子下墜,使器口呈色變淡,宛如一圈燈草圍於口部,故稱“燈草...
少見變化,相對而言,典型永宣祭紅釉呈鮮紅色,口或底邊的“燈草邊”較寬,在3~5毫米之間,清代紅釉大多色澤凝厚深沉,口或底邊的“燈草邊”較窄,約1~2毫米左右...
由於釉汁厚,在高溫下產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紅往往於口沿露出白胎,呈現出旋狀白線,俗稱“燈草邊”。 郎窯紅底部邊緣釉汁流垂凝聚,近於黑紅色。為了流釉不過底...
指郎窯紅器物的外觀。口沿處因釉層較薄,銅分在高溫下容易揮發和氧化,出現輪狀白線,謂“燈草邊”或“燈草口”;器物下部由於紅釉垂流積聚,顯得格外濃重紅艷,...
明宣德紅釉瓷盤盤撇口,弧壁,圈足。通體施紅釉,口沿有白色“燈草邊”,足底施白釉,釉下青花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體款。造型規整,釉色純正,是宣德...
祭紅的另一特徵是器口與足根處,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燈草邊”;而郎紅器要么沒有“燈草邊”( 單層釉),要么系“人為塗施的一層厚而含有粉質的白釉或漿白釉”...
此筆洗器身凝重,釉色暗紅,深沉、濃艷;造型也較為鮮見,在墩式碗內以太極形圖案分隔為二,使其更具有實用性與觀賞性;口沿及太極形沿邊有淺白色燈草邊。此為康熙...
由於釉汁厚,在高溫下產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紅往往於口沿露出白胎,呈現出旋狀白線,俗稱“燈草邊”。而底部邊緣釉汁流垂凝聚,近於黑紅色。為了流釉不過底足,...
清乾隆乾隆胭脂紫蓋碗連蓋高7.5厘米,口徑9厘米,內外皆施紅艷而又凝重的金紅釉,蓋沿和口沿露出一圈白白的燈草邊,將器身映襯得分外濃烈和妖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