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乾隆胭脂紫蓋碗連蓋高7.5厘米,口徑9厘米,內外皆施紅艷而又凝重的金紅釉,蓋沿和口沿露出一圈白白的燈草邊,將器身映襯得分外濃烈和妖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乾隆乾隆胭脂紫蓋碗
- 類別:瓷器
- 年代:清乾隆時期
- 文物原屬:民窯燒制
- 文物現狀:民間收藏
工藝特色,品鑑,
工藝特色
胭脂色釉,也稱金紅釉,是清代康熙年間從歐洲國家傳入我國,故又稱洋紅。古人對顏色的命名是非常形象和科學的。由於此色極像女人塗抹嘴唇的胭脂,十分嬌艷迷人。最早是作為琺瑯彩顏色之一,到雍正、乾隆時開始成為名貴的單色釉品種。它是一種低溫釉,在燒成的白瓷器上用吹釉工藝將含金的紅釉吹上去,然後再在800℃左右低溫中燒製成功。由於含金量的多寡,造成呈色的濃淡,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濃。故有胭脂水、胭脂紅、胭脂紫之分,當然胭脂紫顏色最濃郁深沉,而胭脂水則最粉嫩淡雅。由於清早期此釉是進口的,且須摻黃金,當時就十分昂貴,故胭脂色的單色釉瓷器只能燒制小件的。
品鑑
有俗語道:“紅得發紫”。這可能就是對此胭脂紫蓋碗的絕妙寫照。蓋碗的造型為撇口收腹、隆蓋小足,輪廓線條端莊優美,整器小巧玲瓏,猶如一豐滿而多姿的少婦,不僅嬌美而且成熟。碗口遠大於蓋的直徑,蓋形隆起較高,而蓋鈕卻較低矮,這都是清早期蓋碗的特徵。蓋鈕上和碗底里都書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青花款,且呈藍黑色,書寫嫻熟自然。根據耿寶昌先生著的《明清瓷器鑑定》一書所載:胭脂紫釉的蓋碗僅乾隆、嘉慶兩朝才有。蓋碗有款,屬乾隆朝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