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燈籠河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境西南部,黃榆鄉境內。河口地理位置為東經125°54′,北緯43°27'。河長13.6千米,流域面積為45.8平方千米。燈籠河發源於黃榆鄉政府駐地北側宋家窯。河水由北向南流,河流經小城子屯、燈籠河屯,從右側匯入飲馬河。
水文特徵
燈籠河徑流深150~200毫米,流量為0.25萬立方米/秒。徑流量為801.5萬立方米。此河屬季節性時令河,封凍期為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上旬。
支流概況
燈籠河在黃榆溝屯南400米處與黃榆溝小溪匯集而成。沿河接納褲襠溝、翻身溝、灣溝、偏房溝四條小溪。
所屬水系
燈籠河為松花江支流飲馬河支流。飲馬河,是松花江的一級支流,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西北部,大旺鄉、吉昌鎮、明城鎮、煙筒山鎮、小梨河鄉境內。發源於伊通縣境內吉林哈達嶺西南部西北側邊緣的老爺嶺山、滾兔嶺山南麓。由西北向東南流經伊通縣老地局鎮,在伊通縣老地局鎮新發屯東北0.6千米處流入咎石縣境內。東流經大旺鄉長勝、福興村後注入亞吉水庫。再折北流在和平屯東北0.9千米處流入小梨河鄉境內。沿磐石與雙陽縣界流後又流經永吉縣、九台縣、德惠縣、農安縣,於農安縣靠山屯北15千米,東經125°46′,北緯44°53′處注入松花江。河全長404千米,全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千米,沿途接納多條支流。
松花江發源於中朝邊境的長白山天池。東經128°04′,北緯42°00′。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注入黑龍江,全長1972千米,流域面積54.7萬平方千米。較大支流有嫩江、整龍河、飲馬河、牡丹江、呼蘭河等,占中國江河第六位,是吉林省主要河流。
流域概況
地質地貌
地質
燈籠河流域為中生代燕山運動構成的300~400米高丘陵剝蝕地形,是典型的丘陵區河流。地下岩為二迭系安山岩、侏羅系安山岩、燕山期花崗岩、砂礫碎石岩和砂頁岩。
地貌
燈籠河河源海拔338米,河口海拔222米,河口與河源相對高度為116米。上遊河谷寬1~1.5千米,下游寬2~3千米。上遊河床寬5~8米,下游寬8~1.5米。上遊河床深0.5~0.7米,下游深0.7~1米。上游水深0.1~0.2米,下游深0.2~0.3米。河底多礫砂石、泥土。因為河身短,落差大,暴雨匯集快,對河床沖刷力大,易形成“輪牛水”,沖毀農田。
土壤
燈籠河流域表層土質為酸性、中性灰棕壤,山地白漿土,黃土質山地白漿土,崗川草甸土以及崗川草甸型水稻土,沖積型水稻土。
氣候特點
燈籠河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680毫米。
植被特徵
燈籠河流域山地林木稀疏,植被一般。沿河兩岸多為農田,植被不好。
經濟文化
名稱來歷
曾用名“小城子河”。據黑龍江省滿語研究所所長穆曄駿教授譯寫,“燈籠”為滿語,滿語發音為“倒羅轟”,意是“啄木鳥”,含義指該河流域山上森林中啄木鳥多,故稱‘燈籠河"。
經濟
燈籠河流域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大豆、水稻。
遺址
在燈籠河流域河口東2千米處有“西山灣西山古遺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屬西團山文化遺址,在該古遺址西0.5千米處有“西山灣烽燧遺址”。考古專家認為,這裡不僅開發較早,而且亦是軍事要地。
社會生活
燈籠河流域沿河流經偏房、灣溝、黃榆、小黃榆溝、宋家窯、小城子、翻身溝、七間房、雷擊碰子、北溝、燈籠溝屯共11個自然屯,868戶,3854人,耕地659.73公頃,其中水田85.8公頃。
水利概況
1967~1972年,在七間房修建小I型水庫一座。土壩長450米、壩高10.55米;集雨面積5.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02.6為萬立方米,調節水量為90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109.1米,正常水位106.9米,汛期水位106.3米;總庫容16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78.41萬立方米,汛期庫容69.11萬立方米,死庫容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20公頃,養魚水面為24公頃,年產鮮魚1.26萬公斤。在翻身溝、褲襠溝各修小Ⅰ型水庫一座,控制面積2平方千米,多年徑流量36萬立方米,調節水量18.72萬立方米,有效灌溉14.53公頃。
橋樑涵洞
燈籠河流域沿河有金家至黃榆公路,並在小城子屯修永久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