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用途,歷史,分類,原理,案例,
用途
噴泉原是一種自然景觀,是承壓水的地面露頭。園林中的噴泉,一般是為了造景的需要,人工建造的具有裝飾性的噴水裝置。噴泉可以濕潤周圍空氣,減少塵埃,降低氣溫。噴泉的細小水珠同空氣分子撞擊,能產生大量的負氧離子。因此,噴泉有益於改善城市面貌和增進居民身心健康。
歷史
國外的噴泉及有關傳說
噴泉起源很早,公元前6世紀在巴比倫空中花園中已建有噴泉。古希臘時代就已由飲用水的泉逐漸發展成為裝飾性的泉。有一種說法認為,噴泉起源於伊斯蘭國家的齋戒沐浴給水方法。在伊斯蘭園林中,噴泉或沿軸線布置,或作為局部構圖的中心。文藝復興時期噴泉技術有很大的發展,這一時期的噴泉多與雕像、柱飾、水池等結合造景。有名的噴泉如義大利伊斯特別墅的著名“百泉步道”和萊恩脫的噴泉水渠。當時還從事水趣音響設計。如著名的貓頭鷹噴泉,有一群銅鳥啁啾,貓頭鷹一聲尖叫之後,頓時鴉雀無聲,稍停片刻,銅鳥又喧鬧起來。有的噴泉同雕像、疊落的瀑布結合起來造景,如埃斯特別墅中的“水風琴”等。17-18世紀,噴泉在歐洲城市盛極一時。著名的如法國凡爾賽宮的
太陽神噴泉,俄國彼得宮的帶雕像群的大瀑布噴泉。羅馬有3000多個噴泉,被稱為噴泉之城。也有一些寓意很深的噴泉小品,如布魯塞爾的於廉噴泉。它刻畫了一個正在聚精會神地撒尿的孩子,相傳敵軍侵占布魯塞爾後要炸毀城裡的珍寶館,小於廉發現燃燒著的導火線,急中生智,朝導火線撒了一泡尿;珍寶館保住了,小英雄卻壯烈犧牲。為了表彰他的功績,1619年建造了這個噴泉。到20世紀,噴泉發展成為一種大型水雕塑,用水柱構成各種形態。如日內瓦萊蒙湖上聳入雲表的大噴泉,建於1958年,它用兩台1360馬力的水泵,將水噴到145米的高空。夜晚,巨型探照燈照射著銀色水柱直劃夜空,景色壯觀。美國西雅圖的一個噴泉,由兩根粗大的不鏽鋼彎管組成,水由沿管壁安裝的很多小噴嘴噴出,造成實體水柱的感覺。它的噴水量由人工控制,能形成富有雕塑味的水造型。現代技術的套用,產生了各種自控噴泉。隨著音樂的變化,水柱有時輕歌曼舞,有時又挺拔高聳,在絢麗多彩的水柱間還配有鮮艷奪目的火花。火花是由特製的火花噴射管噴出的,與水花交織在一起,景觀奇妙。日本的水力噴射動物園,在一個直米水池內,安裝著6036個旋轉的噴頭。它們能噴射出老虎和獅子搏鬥、老鷹和羚羊廝殺等奇妙的場面。這些噴泉多是利用電腦控制水、光、音、色,使噴泉藝術進入嶄新的時代。
中國的噴泉
中國古典園林崇尚自然,力求清雅素靜,富於野趣。在園林理水方面重視對天然水態的藝術再現。對於人工造成動態水的噴泉套用較少。《漢書·典職》記載:在漢上林苑中有“激上河水,銅龍吐水,銅仙人銜杯受水下注”的設施。《賈氏談錄》記載:“唐代華清宮御湯池中“有雙白石蓮,泉眼自瓮口中湧出,噴注白蓮之上”。 《洛陽名園記》記述董氏西園中有水自花間湧出。有的水景保存至今,如建於南宋淳佑年間(1241-1252)杭州黃龍洞的黃龍吐水。18世紀,西方式的噴泉傳入中國。1747年清乾隆皇帝在圓明園西洋樓建“諧奇趣”、“海晏堂”、“大水法”三大噴泉。“大水法”的中央水池中有十隻銅狗,口中齊射急流,直指銅鹿,稱為“獵狗逐鹿”。在“海晏堂”,有身穿羅漢袍的“十二生肖”像,每個生肖都能噴水,用以報時。這是由人工操縱的提水機械──龍尾車扭水旋轉上升,形成高位水,由機械控制,每隔一個時辰(相當兩小時)由十二生肖依次噴水,到正午時分,十二個生肖同時噴水。近年來,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先後在北京的雙秀園、天壇公園等和城市廣場中建造了時控噴泉、彩色聲控噴泉、可移動式噴泉和微電腦控制的音樂噴泉。
分類
噴泉景觀概括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
原理
噴泉的原理是個動量守恆,從大半徑管道到小半徑管道,產生一個速度的變化,沖向背離地面的方向。 大半徑的速度由泵帶動,小半徑中的速度是原來速度,與動量轉化速度。需要選擇一個微元計算動量守恆,這樣能求出一個速度,這個速度是出口速度,然後就是一個上拋運動了,這個是理想的情況,沒有摩擦,沒有風。
案例
英國倫敦的諾姆甲堡噴泉,高2.7米,由一個造型優美、形狀不規則的金屬殼體構成,在殼體邊緣噴射出兩個
水的曲面造型。殼體的底部可以轉動,噴水的壓力可以調節,能形成多姿多彩的水造型。
美國西雅圖的一個噴泉,由兩根粗大的不鏽鋼彎管組成,水由沿管壁安裝的很多小噴嘴噴出,造成實體水柱的感覺。它的噴水量由人工控制,能形成富有雕塑味的水造型。現代技術的套用,產生了各種自控噴泉。
日本的“會跳舞的噴泉”、美國的“華爾茲舞噴泉”,在彩色燈光的照射下,水花能隨著音樂的旋律翩翩起舞。
法國巴黎的德方斯廣場上,有著名的“阿加姆”音樂噴泉,建於1980年,66個噴頭呈“S”形布置,噴出1-15米高的水柱,能表演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佩潘和阿樂納德合作的《水上芭蕾舞曲》等十多個精彩節目。
卡爾.博姆所作
此曲是輕音樂式的鋼琴曲,並沒有很深的意境可以表達,只不過在描繪輕鬆愉快的格調。在這首音樂中可以聽到十分流暢的音型和左手非常有彈性的節奏。全篇應彈奏的輕鬆、活潑。這首曲目是二十世紀伸受人們喜愛的輕音樂式鋼琴代表作之一。此曲中段(第三十三頁第四行第四小節)要彈奏地稍微有一點力度,堅定一些,這樣就和前後兩段流動的、流水一般的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中段結尾處(第三十四頁第一、二行)要注意音量上的寫法,它並不是延用了浪漫主義時期漸強、漸弱的寫法,而是借用了古典或巴洛克時期的階梯式表現。這一頁第一小節開始兩個小節很強,另兩個小節很弱,然後在強奏兩小節,最後是漸強的表現形式,這樣使巴洛克時期的風格表現的淋漓盡致。此曲尤其要注意輕鬆明快的節奏以及流暢的右手旋律和中段斷奏級進式音型的對比,結尾處的三連音彈奏得不宜太快,要保持旋律性的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