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病是人體系統因熵的積滯而呈現的疾病。是70年代以來把熱力學特別是非平衡態熱力學套用於醫學研究形成的新概念,是中醫病理學現代研究的重要內容。
熱力學指出,人體是典型的熱力學系統,其生命活動依賴於物質和能量的耗散,熵表征著生命活動中能量轉化已經完成的程度,或能量不能再被生命活動利用的程度,按熱力學第二定律,熵恆增加。非平衡態熱力學認為,人體是遠離熱力學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它與環境有物質能量交換,也有熵的交換,其熵的變化遵循耗散結構的熵變公式:ds=diS+deS。式中,dS是人體系統熵的總變化;diS是由熱力學第二定律描述的熵增加,恆為正值;deS是人體系統與環境的熵交換,其值可以為正、為負、為零。當deS取負值且其絕對值大於diS時,dS為負值,熵減少,對應著人體系統的有序度提高,發育和進化;當deS取負值且其絕對值等於diS時,dS為零,熵不增也不減,對應著人體系統在一定有序度上穩定;當deS取正值或雖為負值但其絕對值小於diS時,dS為正值,人體系統總的熵在增加,對應著有序度下降,衰敗和退化。因此,deS取特定的負值(即其絕對值大於或等於diS)是人體生命發生、發展、維持的前提條件。
理論生物學的研究證明,生命以負熵為食,生物體是一種能量轉換器,它靠從環境食入低熵能量而向環境排出高熵能量來吸收負熵。人的生命活動一方面不斷地耗散能量呈熵增加,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從環境食入負熵,在正常情況下熵的這兩項變化正負相抵消,人體總的熵值不變,呈有序穩定的健康狀態。如果人體食入負熵正常而體內熵產生過多,或體內熵產生正常而食入負熵不足,都可造成機體總的熵值增加,呈現出一些異常狀態,即為熵病。目前研究認為,人的熵病可分為兩類:(1)熱熵病,即機體熱能代謝過程中因熱熵積滯而呈的疾病。(2)廣義熵病,即機體有序度下降而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