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罨,外治法之一。用熱湯或熱藥汁作局部淹漬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熱罨
- 功效:止痛、消腫、醒神
熱罨,外治法之一。用熱湯或熱藥汁作局部淹漬的方法。
熱罨療法起源很早,最初蒙古人用石塊或砂礫加熱在患處熱熨,後改用黃油塗於氈上熱敷,效果甚佳。經過反覆實踐,不斷改進,形成灼治患部的灸療。但民間仍多沿用油毛氈熱敷,紅糜熱敷,紅糜裹敷、紅糜騰坐等土法熱罨。冷罨療法,初用水...
罨是掩覆(掩蓋)的意思。分為冷罨法和熱罨法兩種。冷罨法:例如用毛巾或淨布浸冷水中,擦乾,遇鼻出血時,即罨在前額上,毛巾熱即更換,至血止為止。熱罨法:例如用毛巾或淨布浸熱水中,輕輕絞去水,掩覆於疼痛處。按罨法在...
傷損,骨磋跌。藥物組成 生地黃(洗,切,研)1兩,藏瓜姜內糟1兩,生薑(洗,切,研)1兩。處方來源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方劑主治 傷損,骨磋跌。用法用量 上同以慢火炒,乘熱罨損處,以帛系之,每日1換。
蒙醫色布蘇療術,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傳統醫藥,內蒙古自治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蒙醫色布蘇療術 又名瘤胃熱罨法。將無病的牛或羊宰殺,剝皮剖腹,立即在瘤胃內加入藥物,在皮內面塗抹藥物,赴熱將瘤胃覆蓋...
熱罨法 熱罨法是在眼部施以35~40℃熱源模擬中醫學中的熱敷功能,加速眼周皮膚血液循環,活化細胞,使汗孔擴張,增加皮膚的通透性,減少角膜和皮膚組織的屏障作用,增加藥物離子導入量,以增加療效。產品維護和保養 1、輕拿輕放,注意...
藥熨療法是將藥物(如藥袋、藥餅、藥膏及藥酒)碾成粗末或搗爛,加熱後或者炒熱後用布包裹,將藥物置於患者皮膚表面或者置於患者體表特定部位,作熱罨或往返移動,促使腠理疏鬆、經脈調和、氣血流暢,以治療寒濕、氣血瘀滯、虛寒病症等...
影響身體對熱和冷反應的因素 客人的健康史 水療的基本指南 按摩程式設計 根據不同場所選用適當的水療方法 本章總結 第5章 熱包裹、熱罨、敷布及其他局部熱勤療法 矽膠熱包裹 熱罨 敷布 濕加熱墊 熱水瓶 芥子硬膏 蓖麻油包裹 綜合...
關於飲食療法,扼要敘述消化道的特點,飲食調配、性味及性能;關於罨療法、詳細說明冷罨熱罨,蒙古針灸的操作方法,灸的程度及功能;關於溫泉療法,指出何地有礦泉,其種類、功效、入浴時間、規則,並介紹護理方面的知識;對於外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