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讀作:yǎn。漢字基本字義是指捕鳥或捕鳥的網,亦指用罨捕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罨
- 拼音:yǎn
- 注音:ㄧㄢˇ
-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筆畫編碼,古籍解釋,字形字義,病理名詞,
筆畫編碼
鄭碼:LKKZ
U:7F68
GBK:EEBB
筆畫數:13
部首:罒
部首筆畫數:5
筆順:豎折豎豎橫橫撇捺豎折橫橫折
筆順編號:2522113425115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於檢切《集韻》《韻會》衣檢切,𠀤音奄。《說文》罕也。《玉篇》以罔魚也。《左思·蜀都賦》罨翡翠。
又《廣韻》烏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遏合切,𠀤音姶。罔也。
又《張泌詩》罨岸春濤打船尾。
又溪名。長興有罨畫溪。
又《廣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𠀤淹入聲。義同。
又《廣韻》烏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遏合切,𠀤音姶。罔也。
又《張泌詩》罨岸春濤打船尾。
又溪名。長興有罨畫溪。
又《廣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𠀤淹入聲。義同。
字形字義
形聲。字從罒,從奄(yǎn),奄亦聲。“奄”意為“被覆”、“遮蓋”。“罒”指“網”。“罒”與“奄”聯合起來表示“被覆式的大網”。本義:被覆式的網罩。
(1)
捕魚或捕鳥用的網
(2)
覆蓋,敷。醫療方法有冷敷法、熱敷法 [compress]。如:熱罨;冷罨。
罨黃:掩蓋發酵物,保濕保溫,以利黴菌發育,長成黃色孢子。
罨映:掩映
罨畫:色彩鮮明的繪畫。
罨畫池:四川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四川崇州,素有川西名園之稱。
(3)
通“揜”,捕取
病理名詞
罨是掩覆(掩蓋)的意思。分為冷罨法和熱罨法兩種。冷罨法:例如用毛巾或淨布浸冷水中,擦乾,遇鼻出血時,即罨在前額上,毛巾熱即更換,至血止為止。熱罨法:例如用毛巾或淨布浸熱水中,輕輕絞去水,掩覆於疼痛處。按罨法在我國醫學上多有記載,如冷罨法有青布浸涼水罨,甚至用冰塊罨;熱罨法有用布浸藥汁痹證疼痛處,布上不斷添漬藥汁,並不斷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