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敷

熱敷

一般可利用熱毛巾暖水袋、暖袋(先以毛巾包裹,可協助吸收汗水及減低灼傷的機會),直接敷治患處,每天二至三次,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鐘。熱敷療法在軟組織損傷疾病的治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熱敷療法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有益於疾病的恢復。熱敷本身也可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炎症及瘀血的吸收,藥物熱敷還可使藥物通過局部吸收,達到直達病所的目的,使治療更直接、更有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熱敷 rè fū
  • 類別:物理治療
  • 分類:3種
  • 作用:緩解肌肉痙攣
  • 熱敷的溫度:中度和暖
  • 適用症狀:慢性炎症及痛症、各種閉合性損傷
熱敷,作用,適用症狀,注意,禁忌,患處反應,套用,熱敷分類,乾熱敷,濕熱敷,操作要領,操作要領,注意事項,十種功效,

熱敷

熱源可採用熱毛巾、熱水袋、具有加熱作用的治療儀器及熱敷類藥品及醫療器械等,中藥熱敷法結合藥物與熱敷的雙重作用,療效明顯,是臨床中常用的熱療方法。

作用

熱敷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有益於疾病的恢復。熱敷本身也可緩解肌肉痙攣,止痛、消腫,促進炎症及瘀血的吸收,藥物熱敷還可使藥物通過局部吸收,達到直達病所的目的,使治療更直接、更有效。

適用症狀

慢性炎症及痛症(患處沒有發紅或發熱的症狀),例如:慢性腰頸痛、慢性退化性膝關節炎、肌肉疲勞或痙攣等。

注意

切忌使用過熱的溫度或躺於暖水袋上。患有心臟病及高血壓者,如欲於左肩及頸的位置使用熱敷,應先請教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熱敷期間,若病情加劇或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向醫護人員查詢。

禁忌

患有急性炎症、皮膚炎、血栓性靜脈炎、外周血管疾病,患處有傷口、剛癒合的皮膚、過份疼痛或腫脹、失去分辨冷熱的能力(例如部分糖尿病人) ,不能明白指示者(例如患有嚴重老人痴呆症的人士) ,都不宜使用。

患處反應

於敷治後,患處應感到和暖和皮膚短暫變紅。若患處於熱敷後有持久的紅疹、痛楚或不適,應儘快求醫。

套用

適當的熱敷,配合足夠休息和正確患處護理,例如適當姿勢及輔助性運動,能加速不少痛症的痊癒,若有疑問,請向物理治療師或醫護人員查詢。

熱敷分類

熱敷能使肌肉鬆弛,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用熱敷的方法能使寶寶溫暖舒適,對一些末梢循環不良(手足冰涼)的寶寶進行保暖。同時,熱敷還有助於消炎、消腫和加速組織再生;局部的熱敷還能緩解疼痛。所以,熱敷也常常用於寶寶皮膚癤腫、臀部肌肉注射後吸收不良而出現的硬結、腹痛、腹脹等。
熱敷的方法有乾熱敷和濕熱敷兩種。

乾熱敷

常常用熱水袋。一般在家庭中做乾熱敷非常方便且易行。方法是熱水袋內灌入1/2-2/3的熱水,斜放水袋將氣排出,而後擰緊塞子,用布擦乾水袋錶面的水,倒提起來抖動,檢查無漏水後,用布或毛巾包裹好,放在寶寶需要熱敷的部位。使用中應注意水溫不宜過高,用開水時應加入適量的冷水,使袋中水溫在50-60℃較為合適,並要仔細檢查有無漏水。在給寶寶使用熱水袋後,要隨時觀察,以防寶寶燙傷。如果發現皮膚潮紅時應停止。做熱敷時可根據需要及時換熱水,以保持一定的溫度。
常用於解痙、鎮痛、保暖。將冷、熱水共同倒入搪瓷罐內,要求水溫為50℃(以水溫計調節較為準確),然後灌入熱水袋內,灌入量為熱水袋容量的1/2~2/3,逐出袋內空氣,擰緊塞子,擦乾後倒提熱水袋是否漏水,最後裝入布套中或用毛巾包裹,放於病孩需要部位。無熱水袋時也可用葡萄糖空瓶或塑膠壺(瓶)代替,只要遇熱水不變形、不漏水就可以用。施熱時間一般超過20~30分鐘。此法方便常用,但其穿透力不如濕熱敷法。
嬰幼兒施熱時,溫度要控制在50℃之內,並應多包一塊大毛巾或放於兩層毯子之間。經常觀察放置熱水袋部位,防止燙傷。如有皮膚紅腫,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在局部塗凡士林保護皮膚。臟器出血,軟組織挫傷、扭傷或砸傷初期(前三天)忌用熱敷。急性腹痛診斷未明前不宜熱敷。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化膿、皮膚濕疹、細菌性結膜炎均禁忌熱敷。

濕熱敷

將小毛巾放在熱水中浸濕擰乾,放在所需要熱敷的部位,然後蓋上乾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敷布的溫度以寶寶不感覺燙、能耐受為原則。濕熱敷也可採用在熱濕毛巾上放熱水袋的方法,以保持熱度。濕熱敷一般可持續20-30分鐘。在熱敷過程中,應經常觀察局部皮膚顏色,詢問寶寶感覺燙不燙?避免發生燙傷。同時,熱敷後應將局部擦乾蓋好,寶寶不要立即外出,避免著涼感冒。
常用於消炎、鎮痛。將橡膠單(或塑膠布)和毛巾墊在濕熱敷部位下面,以免弄濕衣服、被褥。在需要熱敷的皮膚局部塗以凡士林(或塗食用油,其範圍要大於熱敷面積),然後蓋上一層紗布。將浸在熱水裡的小毛巾擰乾(以不滴水為度),用手腕部試溫,以不燙手為宜,摺疊後敷於病孩患處,上面加蓋乾毛巾保溫。在患部不忌壓的情況下,還可用熱水袋放置在小毛巾上,再蓋上大毛巾保濕則效果更佳。濕熱敷的溫度以病孩能夠耐受,不覺燙為原則,約3~5分鐘更換一次,一般連續熱敷15~20分鐘。熱敷完畢,揭去紗布,擦去凡士林,穿好衣服。濕熱敷穿透強,因而消炎作用也好。施熱過程中應加強觀察,因病孩往往不能很好合作,要慎防燙傷;對有傷口的部位作熱敷時,應注意無菌操作,敷後傷口換藥;熱敷面部者,敷後半小時內不宜外出,以防感冒。

操作要領

熱敷能使肌肉鬆弛,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它有消炎、消腫,減輕疼痛及保暖的作用。

操作要領

1.熱敷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熱水袋,水溫是60-80℃,以用手背試溫不太為度,將熱水灌至熱水袋的三分之二即可,排出袋內氣體,擰緊螺旋蓋,裝進布套內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鹽、米或砂子炒熱後裝入布袋內,代替熱水帶熱敷。一般每次熱敷20-30分鐘,每天3-4次。
2.另一種熱敷法是把毛巾在熱水中浸濕,擰乾後敷於患病部位。在熱毛巾外面可以再蓋一層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一般每5分鐘更換一次毛巾,最好用兩交替使用。每次熱敷時間15-20分鐘,每天敷3-4次。

注意事項

1.不管用哪一種方法,都應注意防止燙傷,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癱疾、糖尿病、腎炎等血液循環不好或感覺不靈敏的病人,使用熱敷時,應隨時檢查局部皮膚的變化,如發紅起泡時,應立即停止。
2.熱敷作為配合療法適用於初起的癤腫、麥粒腫肌炎關節炎、痛經、風寒、引起的腹痛及腰腿痛等。但是,當急腹症未確診時,如急性闌尾炎,面部、口腔的感染化膿,各種內臟出血,關節扭傷初期的有水腫時,都禁用熱敷。
中藥熱敷方法簡單,易於操作,可讓患者在家自行治療。操作時可直接將草藥放入大盆內煎煮,也可以將藥物包入口袋內再放入盆中煎煮,煮好後,可先用熱蒸汽熏蒸患處,待藥液溫度下降適中時,用毛巾蘸取藥液敷於患處,或直接將裝藥的口袋敷於患處,每次治療時間為20~30分鐘,每日1~2次。
熱敷療法在套用中首先應注意溫度的掌握,以免燙傷。其次熱敷所用中藥,一般用量大,藥物毒性大,千萬叮囑病人不得誤服,以免藥物中毒。
還應注意熱敷療法雖然使用廣泛,療效卓著,但也有不宜熱敷的疾病,如皮膚破損、開放性損傷等疾病不適宜採用熱敷療法。

十種功效

1、緩解眼疲勞
熱敷可促進眼周的血液循環,減輕眼睛疲勞,能部分緩解乾眼症的症狀,還有明目健腦的功效。
2、預防耳聾
敷在耳上或輕輕擦揉,可改善耳部血液循環,預防因缺血引起的功能性耳聾。
3、改善頭暈
將熱毛巾放在後腦勺,每次數分鐘,這樣可刺激後腦勺的穴位,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頭暈症狀,還可提高反應力和思維能力。
4、治落枕
輕微落枕可用熱毛巾敷患處,並配以頸部活動。頭部慢慢向前彎,輕輕向前後左右側轉動。
5、防治頸椎病
早期頸椎病症狀,如脖子發硬、酸痛或受涼後出現輕微疼痛,可用熱敷改善症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預防頸椎病。
6、緩解慢性腰椎疼痛
腰椎疼痛熱敷,可緩解局部症狀,如病情嚴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7、緩解臀部疼痛
臀部肌肉僵硬伴有輕微的鈍痛、酸脹痛,可平躺用毛巾熱敷疼痛部位,可緩解症狀。
8、治療痛經或寒性腹痛
女性痛經或因受涼導致的腹痛,可用熱敷起到化淤、理氣止痛的功效。
9、跌打損傷
運動損傷應激期不能進行熱敷,可在損傷發生2—3天,如不出血也無腫脹,此時可用熱敷袋熱敷緩解症狀。
10、去打針造成的硬結
溫馨提醒:
當損傷的部位起水皰或有破損形成“開放性傷口”時,就不適宜熱敷。扭傷急性期仍有出血、腫脹時更不宜熱敷,應等到止血、消腫48小時後再進行熱敷。急性腹痛未確診時和紅眼病也不宜熱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