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

冷敷

冷敷,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ěng fū,是治療方法之一。即用冰袋或冷濕毛巾敷於頭額、頸後或病變部位皮膚上。

敷於病變部位,主要目的是促使局部血管收縮,控制小血管的出血和減輕張力較大腫塊的疼痛,達到消腫止痛之功效。高熱病人,敷於頭額、頸後可降低體溫、改善不適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冷敷
  • 外文名:cold compress
  • 拼音:lěngfū
  • 性質:治療方法之一
內容簡介,作用,效應,影響因素,局部療法,全身療法,禁忌,注意事項,

內容簡介

冷敷
功能:
冷敷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可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降溫退熱,可減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膿擴散。可將體內的熱傳導發散,增加散熱,降低體溫。冷敷適用於扁桃體摘除術後、鼻出血,早期局部軟組織損傷、高熱病人及中暑者、牙痛及腦外傷病人。冷敷可用小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濕,擰成半乾,敷於局部,每隔1-3分鐘更換一次,持續15-20分鐘。也可用冰袋裹上毛巾敷於局部,但要注意避免凍傷。
熱敷可促進炎症的消退,在炎症的早期,熱敷可促進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後期可使炎症局限,有助於壞死組織的消除和組織修復。熱敷能使肌肉、肌腱和韌帶等組織鬆弛,解除因肌肉痙攣、強直而引起的疼痛,如腰肌勞損、扭傷等。還可減輕深部組織充血,使局部血管擴張。熱敷對小兒、老年人及末梢循環不良的患者或危重病人進行保暖,以促進其血液循環。熱敷同冷敷操作相似,既可以用小毛巾浸熱水,擰成半乾使用,也可用熱水袋灌裝熱水裹上毛巾敷於患處。要注意剛受閉合性外傷 (即無傷口的外傷)時,卻不可開始就熱敷,那樣會因促進血管擴張,加重瘀紫腫脹;此時應冷敷控制出血,再用熱敷,以擴張血管,促進血瘀吸收。有感染時應避免熱敷,各種內臟出血、急腹症,不宜熱敷。

作用

●止血:寒冷致使血管收縮,而起到止血作用。在止消化道出血時,間斷喝些冰水,療效遠勝於一般止血藥。又如外傷血腫,立即局部冰敷,可止血防止血腫進一步擴大。
冷敷冷敷
面部消腫
●消腫:扭傷或挫傷後,由於小血管破裂,血液滲入周圍組織而出現腫脹,腫脹壓迫神經末梢還帶來疼痛。而冷敷使血管收縮以阻斷這一病理過程。待冷敷停止後,血液恢復正常時,受損部分機體已進行了修補及產生凝血,因而減輕了局部發青及腫脹。2-3天后再進行熱敷,以促進瘀血的吸收,這是扭傷的最佳處理方法。如扭傷後立即熱敷、按摩、活動,只能加重腫脹,有害無益。
●降溫:冷可帶走熱量。遇到高熱,一般退熱藥無效時,多求助於全身冷敷,其主要部位是頭部、頸部、腋部、大腿根部、 窩部等有大血管的部位。冷敷可用冷水、冰水、酒精等。冷敷對高熱可謂是簡單、安全、速效、經濟的退熱良方。

效應

【生理效應】局部受到冷刺激時,可增強交感神經對血管收縮的衝動,使皮膚小動脈收縮。用冷可有助於控制出血、減輕水腫與疼痛。
【繼發效應】用冷引起小動脈收縮,持續用冷1小時後,局部卻會發生小動脈的擴張.

影響因素

●方法
●部位
●時間
●面積
●環境溫度
●個體差異

局部療法

頭部
【目的】降溫、消炎、止痛、止血 【放於部位】
冷敷冷敷
鼻出血:鼻部;扁桃體術後:頸頜下;降溫:前額、腋下腹股溝
【時間】30分鐘
●冰槽、冰帽
【目的】 降低腦壓,防止腦水腫,減輕腦細胞損害。
【放於部位】頭部置於冰槽中,注意保護:後頸部、雙耳、雙眼。
【時間】30分鐘

全身療法

● 溫水擦浴
【目的】降溫(用於T在39.5℃以上的病人)
【準備】備齊用物(水溫32~34℃)關好門窗。
【部位】四肢、側胸、背臀。冰袋置於病人頭部、熱水袋置於足底 。
【手法】擦拭大血管流經處時,應延長擦拭時間,邊擦邊按摩,以利散熱.
【時間】全程20分鐘。
【原理】酒精是一種揮發性很強的液體,在皮膚上迅速蒸發時,吸收和帶走機體大量的熱,同時因酒精具有刺激皮膚血管擴張的作用,故散熱作用較強,降溫效果好。
【準備】25~30% 酒精300ml (溫度 30℃)其他用物及實施步驟同溫水擦浴。
【禁忌】血液病病人、新生兒。

禁忌

●循環障礙
●組織損傷、破裂
水腫部位
●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膿病灶
●冷過敏者
●禁忌部位

注意事項

●時間不能持續過久,每敷20-30分鐘應停一會再敷。
●經常觀察皮膚變化,10分鐘一次,如發現:皮膚蒼白、青紫、麻木感應,表示靜脈血淤積,應停止冷敷,否則會造成凍傷。
●在全身冷敷中,若病人有寒戰,脈搏變快,呼吸困難,面色改變時,應停止冷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