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厥的證治禁忌及誤治的變證。其證四肢厥逆,身熱面赤,唇燥大渴,口乾舌苦,目閉或不閉,小便赤澀短少,大便燥結,不省人事。”《衛生寶鑑·厥逆》:“手足雖冷,有時或溫,手足心必暖,脈雖沉伏,按之則滑,其證或畏熱,或渴欲飲水,或揚手擲足,煩躁不得眠,大便秘,小便赤,此名熱厥。古人所謂陽極發厥也。”根據病情輕重,選用白虎湯、大承氣湯、雙解散、涼膈散。《雜病源流犀燭·諸厥源流》治熱厥手足獨熱者,用宣火郁湯;熱厥兼游赤者,用昇陽散火湯;便秘者,用大柴胡湯;譫語身冷,遺溺自汗者,用白虎湯;煩渴躁妄,失於攻下而手足冷甚,但不過肘,或身冷而反見陰象者,用白虎湯;婦人熱入血室,因而發厥者,治以童便為君,加赤芍、生地、牛膝、丹皮、桃仁。本證見於急性傳染病或感染性熱病過程,或伴有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腦病等。參見陽厥、厥證條。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熱厥證
- 發病部位:胃脘部
- 主要症狀:胃脘部痞塞,滿悶不舒,但按之柔軟,不拒按,無外形脹急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是否進入醫保:是
簡介
辨證要點
"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是言肢厥有輕重之分,熱郁有甚微之別,熱邪伏郁愈重,則四肢厥冷愈甚,熱郁較輕則四肢厥冷亦輕。因而可從四肢厥冷程度的微甚推斷里熱的輕重。
"厥應下之",是申言熱厥治療大法,下之應包括清泄、清解等法再內,而不是專指攻下之法。熱厥因陽明腑實所致者,治宜攻下;因無形邪熱內郁者,治宜清泄。若非熱厥,則不在此例。熱邪深伏又無表證,故不可發汗,如果誤發其汗,勢必劫奪津液,傷津助熱,熱邪更熾,火熱上炎,則可發生口傷爛赤等變證。本條敘述簡略,對於熱厥的診斷,除肢厥與發熱外,臨床尚須結合口燥、二便、苔黃、脈象等表現加以分析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