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骨,中藥材名。本品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的骨。捕得熊後,剝去皮肉,留下四腳爪上的皮毛和爪,再剔淨殘存筋肉,陰乾。功能主治為:①《食療本草》:煮湯浴之,主歷節風,亦主小兒客忤。②《四川中藥志》:能除風濕,治風濕骨節作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骨
- 漢語名稱:Xiong Gu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生產區域,藥材性狀,相關配伍,相關論述,特別說明,
來源
本品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的骨。捕得熊後,剝去皮肉,留下四腳爪上的皮毛和爪,再剔淨殘存筋肉,陰乾。
性味歸經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鹹微辛,無毒。
功能主治
①《食療本草》:煮湯浴之,主歷節風,亦主小兒客忤。
②《四川中藥志》:能除風濕,治風濕骨節作痛。
形態特徵
動物形態詳熊膽條。
生產區域
主產黑龍江、吉林、雲南、四川等地。
藥材性狀
一般多用四肢骨,頭部、軀幹部骨少用。四肢骨與虎骨相似,但較細長,質輕而松,關節亦較不發達。前肢肱骨有喙粗隆三條,下端靠近骨環處無小孔(即無鳳眼,可資與虎骨鑑別)。後肢脛骨扁圓形,有縱棱,膝蓋骨長圓形,帶有舌狀筋。前後肢掌部寬大,均具5爪,爪黑色;留下的皮毛呈黑色或棕色。骨的表面白色或灰白色,斷面白色,粗糙不顯油性,骨髓不明顯,暗淡無光澤。頭骨吻長而尖,鼻骨短,額骨前部較寬,後部較窄,左右額部連線部分向下凹陷,頂骨較寬,矢狀脊短而不顯著。齒褐色,上顎骨有門齒3對,犬齒1對,臼齒6對,下顎骨有門齒3對,犬齒1對,臼齒7對。上顎後臼齒很長,約為寬的兩倍。肋骨扁形。
相關配伍
治風濕骨關節腫痛:熊骨、桂枝、茅術、牛膝、杜仲、防己。煎湯或浸酒服。(《四川中藥志》)
相關論述
1.《食療本草》:煮湯浴之,主歷節風,亦主小兒客忤。
2.《四川中藥志》:能除風濕,治風濕骨節作痛。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