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現生熊類最近祖先化石"戴氏祖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戴氏祖熊
- 界:動物界
- 亞科:熊亞科
- 屬:祖熊
新種命名,科學分類,外形特徵,研究方向,
新種命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邱占祥院士等人發現了距離現生熊類的最近祖先化石。這一新種被命名為“戴氏祖熊”,以紀念2011年去世的美國傑出的新近紀生物地層學家和古哺乳動物學家,也是著名的食肉動物化石研究專家戴福德。日前,2014年第3期《古脊椎動物學報》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這一研究成果。
科學分類
自19世紀末期以來,“祖熊”被認為是現生熊類的唯一祖先。這是由德國古生物學家舒羅塞1899年建立的一個新屬,他主要依據來自奧地利和波蘭3個地點的化石,包括兩件不完整的下頜支、一個帶齒列的上頜,以及一些孤立的牙齒推斷的。但最近,隨著在早、中中新世沉積中發現的新化石的增加,科學家們發現祖熊逐漸成為一個相當混雜的屬——有些可能是現生熊類的祖先,有些或許是大熊貓的祖先。
對比研究表明,戴氏祖熊的頭骨與目前所有已知熊類祖先類型都不同,它擁有更進步的接近於現生熊類的特點。綜合證據顯示,戴氏祖熊毫無疑問是現生熊類祖先中最晚和最進步的一個種。不過科學家也認為,由於它的一些過早發育的特點在現生熊類中並未見到,因此戴氏祖熊很可能是一個旁支,是構成現生熊類支系的最近的姐妹群。
古生物學家Ginsburg和Morales在1998年得出結論:熊亞科共5屬16種。但迄今為止,早期熊類的安盧熊、祖熊、克氏熊貓、郊熊貓和始熊貓都沒有發現過完整的頭骨和連在一起的下頜骨,最好的材料就是1947年發現的一個祖熊頭骨的前半部和1887年發現的兩段殘破的下頜骨。戴氏祖熊填補了這個空白。由於戴氏祖熊在早期熊類祖先中高度進步的地位,其頭骨和下頜骨非常不同於早、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早期的大多數種,因為它擁有更進步的接近於現生熊類的特點。
外形特徵
戴氏祖熊是一種大型的祖熊,在體型、比例上介於絕滅的小鼬熊和現生的黑熊之間。它的吻部短而寬,矢狀嵴向後變得非常高,並延伸至枕面之後,腦顱部與面部相比相當窄,聽泡在形態上為三角形,具有短的管狀外耳道,下頜骨粗壯,前臼齒退化成紐扣狀,頰齒上的釉質褶皺很微弱。
研究方向
這件化石於2006年7月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官坊鄉槐溝村附近被發現,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唯一完整的帶有下頜骨的早期熊亞科化石。科學家介紹,此前在世界上還從未發現和報導過祖熊的完整頭骨,因此關於熊亞科的起源、系統發育和分類的許多問題都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