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鐵基八十華誕紀念文集》是著名歷史學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專家熊鐵基的紀念文集。《熊鐵基八十華誕紀念文集》收錄了《道教對李白女性觀影響初探》、《顧歡老學發微》、《論聞一多的莊學思想》、《略論曹魏國家的將軍制度》、《魏晉南北朝禪讓模式及其政治文化背景》、《先秦巫道的漢字學考察》、《禮與中國和諧社會的建構》等文章。
基本介紹
- 書名:熊鐵基八十華誕紀念文集
- 作者:趙國華 劉固盛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4月1日
- 頁數:60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6225418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熊鐵基八十華誕紀念文集》是熊鐵基紀念文集。熊鐵基,1933年4月生,湖南常德人,著名歷史學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專家。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6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1958年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班畢業。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攻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尤其致力於道家文化的研究。
圖書目錄
賀熊鐵基教授八十華誕
賀熊鐵基教授八十華誕
鐵基和老安
我與熊鐵基先生的交往
為熊公壽序及俚語十六句
熊老師的故事
感謝·感動·感激
——系情熊鐵基先生八十壽辰
熊鐵基先生的道家研究
兩漢屯田制中的三個問題
漢代西北邊塞的“塢”
漢代《徐勝買地券》真偽考
內黃三楊莊發現與秦漢鄉村里居形式的考察
漢代文化研究需要引起新的重視
封禪與文化認同:秦始皇封禪的政治文化學分析
漢代飲食史的幾個問題
從出土“算”、“事”簡看兩漢三國吳時期的賦役結構
——“算賦”非單一稅目辨
黃老之術與漢初社會
漢代孝文化研究
中國皇帝合法性的理論探尋
漢代學術主體評論研究
陳欽以《左傳》授王莽考評
無為、教化與法度:《新語》政治學的實踐模式
道在君上君在法下
——論漢初新道家文化模式
論司馬遷的史家角色意識
秦漢時期通訊設施建設與軍事信息傳遞問題論略
制度安排與身份認同:秦漢輿服消費研究
秦漢詔書與皇位傳承
對謝家橋一號漢墓《告地書》中“五大夫”爵的探討
《奏讞書》為“一決於法”的司法原則體現
一竿碧玉出芳叢
——譚處端的《詠孤竹》詩
陳垣先生與冼玉清著《廣東釋道著述考》
論道教美善達真的人格培育
道教本體論的問題
論道教的三洞學說
論漢唐《道德經》註疏與老學思想的發展
——以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序》為中心
論道家的根本道論及其現代意義
“農道合修”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金末元初全真高道張志純三考
《太乙金華宗旨》的問世及其道派特徵考
武當山朝香風俗的歷史研究
老子生態哲學思想芻議
——兼評《老子生態哲學的邏輯體系》一文
試論《太玄》三分思維
致賢用才科舉先聲
——葛洪的人才觀與考試觀辨析
鮑靚其人及其符篆道術初探
漢唐時期湖北道教文學述論
道教對李白女性觀影響初探
顧歡老學發微
存世明代《老子》注書要目提要
論聞一多的莊學思想
略論曹魏國家的將軍制度
《孫子略解》與曹操的兵學成就
魏晉南北朝禪讓模式及其政治文化背景
先秦巫道的漢字學考察
禮與中國和諧社會的建構
《文選序》與《文選》差異問題的再審視
“曇摩毗”與“曇摩蜱”名實辨
——附說敦煌法良禪師及其相關問題
略論曹魏儒學之傳播與分布格局
明代閣臣的皇權依附心理分析
明清鼎革後方以智的身份認同
清初朝廷與明遺民關於“治統”和“道統”合法性的較量
《清史列傳·儒林傳》標點錯誤舉例
論阮元《廣東通志·謫宦錄》之得與失
國家事務與地方社會秩序
——以清代漕糧征運為基點的考察
近代上海與長江貿易研究
——以漢口、沙市棉花市場為例
性別偏好與決策控制:基於權力維度的分析
序言
今年4月20日是鐵基先生80歲生日。
記得十年前,我們慶賀鐵基先生七十華誕,編輯出版過一部論文集,論及鐵基先生的人生理念、學術貢獻。此番言猶在耳,卻又倏忽十載。鐵基先生歷經“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階段,即將迎來八十華誕。
這十年間,鐵基先生一如既往,徜徉在秦漢史園地,進行著精耕細作。經過深入的思考,鐵基先生對秦漢新道家生髮許多新的認識,撰寫出版了《秦漢新道家》。這部專著作為《秦漢新道家略論稿》的增訂本,較之前者篇目增加一倍,字數增加兩倍。如果說前者只是對秦漢新道家的形成和特點作出理論概括的話,那么,後者則是對秦漢時期道家思想的源流及其與現實政治關係的系統論述。誠如論者所云,這部專著在對秦漢時期道家代表人物和著作的屬性作出深入探討並補充以往不足的同時,注重對秦漢新道家演變的歷史進程及其原因、特點進行分析,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學術體系。
在新道家研究結束後,鐵基先生轉入漢代學術史領域,先後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其中,《漢代學術的歷史地位》一文明確指出:中國學術史上經學時代的形成,既有社會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學術自身的內在邏輯,即各個學派從“同源異流”、“其務為治”到“相生相滅”、“相反相成”,再到“兼綜”他家的自我調適,最後形成新的學術整合。群經諸子的傳世文本,大多經過漢人不同程度的整理和改造,漢代學術可以稱為“新學術”,是中國傳統學術的實際源頭。《劉向校書詳析》一文重新審視劉向校書的意義,認為西漢後期劉向、劉歆父子組織一批學者,對當時所存圖書逐本予以定著,並且分類編目和保存,不僅僅是對各種典籍進行簡單的集中和抄錄,還適應當時的主流思潮,按照整理者的認識和理解,對所有圖書進行整理和改造,流傳至今的先秦和西漢典籍經過這次校訂,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這些論文已結集為《漢代學術史論》一書,不久就會正式出版。
這十年間,鐵基先生繼續拓展學術空間,著力於老莊學研究,已經取得豐碩成果。2003年10月,繼《中國老學史》出版之後,鐵基先生又出版了《中國莊學史》。這部專著運用歷史文獻與哲學思辨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利用原始材料的基礎上,對中國莊學從先秦至清代的發展和演變進行了系統的總結,不僅勾勒出中國莊學發展的主要線索,而且闡述了莊子的生平、著述和思想及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時期有代表性的《莊子》注本,說明各個時期對莊子思想的學術創新。這部專著深得學界的好評,被認為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專門思想史,為中國哲學與道家文化研究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從《中國老學史》問世到《中國莊學史》的完成,鐵基先生奠定了老莊學研究在道家文化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
為了開展道家道教研究,鐵基先生老當益壯,經常奔走於兩岸三地,參與各種學術活動,或發表學術演講,或引領集體討論,都備受大家關注。特別是承擔國家項目,與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合作,主持編纂出版了《老子集成》。這部叢書共有15卷、1100萬字,收錄自戰國至1949年有關《老子》的傳本和註疏本265種,全部加以標點、校勘和整理,被譽為中國老學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這部里程碑式的學術叢書,凝結著鐵基先生的智慧,飽含著熊門師生的辛勞。
師生是一種緣分,也是一份情感。憶往昔負笈桂子山,鐵基先生正當知命之年,先生指點學術門徑,解答學術問題,總使人銘記於心,歷久難忘。怎奈彈指之間,三十載時光飛逝,而今學生如我輩,已至先生教我之年,兩鬢間早生華髮。縱然是事業有成,學界有名,仍不免心懷忐忑,感念萬千。在這多情的時刻,面對無情的歲月,又能做些什麼呢?
記得一年前,學院在龍灣度假村舉行“十二五”規劃會議,借著這樣一個機會,我與固盛教授詳細談及慶祝鐵基先生八十華誕,還整理出一個活動方案。原擬把這個慶典作為院方活動來籌辦,但因為鐵基先生的低調而作罷;原擬藉此舉辦一場學術研討會,也因為鐵基先生的謙卑而取消。我們深知鐵基先生的心意:只為師生一聚,不願勞煩別人。於是參照學界的慣例,我們決定編輯出版一部紀念文集,來慶賀鐵基先生的生日。
在做出這個決定後,我與固盛教授各赴境外工作,因為都不在學校,就委託歷史系學工主任、秋菊博士和文獻所海燕博士寄發邀約函,接收各位前輩和同仁發來的大作。直到春節期間,所有詩文、論文收齊,我們依照慶賀詩文、秦漢史研究、道家道教研究與後秦漢史研究四個部分加以編輯,編成這部文集。固盛教授身在海外,但始終關心此事,並且多方出謀劃策,使這部文集順利出版。
最後,作為這部文集的主編,我們要感謝所有提供大作的諸位前輩和同仁,感謝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鼎力相助,感謝諸位朋友與我們一道工作,謹將這部文集獻給鐵基先生八十華誕。
祝願鐵基先生健康快樂!
趙國華 201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