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學術史論

漢代學術史論

《漢代學術史論》是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鐵基。

基本介紹

  • 作者:熊鐵基
  • ISBN:9787040364293
  • 頁數:447
  • 定價:58.00元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漢代學術史論》研討了漢代學術史的一些主要問題,對學術載體的演變、學術史的主要內容、學術的發展及其特點、規律,以及漢代學術的歷史地位等,都做了較為詳盡的論述,揭示了中國學術史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關於漢代學術思想的趨同和整合、新儒家和新道家的形成、漢人對先秦典籍的改造等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家之言。對漢代輝煌學術成果的闡述,也具有獨特視角。

作者介紹

熊鐵基,1933年生,湖南常德人。1956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1958年華東師範學院研究生班畢業。現任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家,著名秦漢史學者。長期從事秦漢史研究,撰寫並出版了多部秦漢文化史、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的著作,為秦漢史學界所推重,影響較大。

作品目錄

第一章漢代學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一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與發展大勢
二百家爭鳴的學術文化及其實質
三漢代政治歷史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漢初的學術載體
一漢初的學術傳人
二漢初的圖書流傳
第三章兩漢學術載體的演變
一圖書的集散與傳世本的初定
(一)西漢圖書集散之概況
(二)東漢圖書集散之概況
(三)傳世古籍的初步定型
二兩漢士人的學習與貢獻
(一)師承的演變
(二)博通與專精
(三)入世與歸隱
(四)貢獻與作用
第四章影響學術發展的重大舉措
一博士制度的形成、演變及其影響
二 “賢良對策”及其意義和影響
三石渠閣“會議”的意義
四劉向父子校書
(一)校書的時間和群體
(二)校書的方法和結果
(三)“條其篇目”與“撮其旨意”
(四)“書錄”和《七略》
(五)對劉向父子棱書的重新認識
五東漢初年的文化政策
六君臣講經與白虎觀“會議”
七興學與校書的制度化
第五章 論學術思想的趨同與整合
一漢人如何看待先秦諸子
(一)思想派別不同是客觀存在
(二)戰國時已有不同思想的分類
(三)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指》
(四)司馬遷關於先秦諸子的評議
(五)《漢書·藝文志》中的學派劃分及其主要觀點
(六)諸子百家及其爭鳴的總特點
二論漢代新儒家
(一)先秦儒家的演變
(二)漢初儒家的狀況
(三)董仲舒是漢代新儒家的理論代表
(四)漢代新儒家的演變
三論秦漢新道家
(一)關於學派的劃分與秦漢新道家
(二)關於秦漢新道家的特點
(三)兼采各家思想並非千人一面
四漢代經學壟斷地位的確立及影響
(一)“五經”地位的崇高與諸子學相對的削弱
(二)經學的專精與傳注之學的發達
(三)官學的主導作用和私學的蓬勃發展
(四)經學壟斷的影響
五對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一)先秦典籍在西漢時的流傳
(二)傳授中的變化和不同
(三)官方的校書和討論
(四)幾點認識
第六章傳統學術特點的形成
一道不離器的綜合性
二經世致用的政治性
三解讀詮釋的連續性
四綜論諸特點
五規律和特點
第七章輝煌的學術成果
一註疏之學的發展——中國解釋學的形成
二從數術到讖緯——中國神秘學的形成
(一)數術和方術
(二)讖緯之學
三子學與漢代諸子
(一)漢代的子學
(二)漢代諸子
四 中國古代史學基本形態的確立
(一)司馬遷與《史記》
(二)班固與《漢書》
(三)東漢其他史家與史籍
五世界一流的天文、地理之學
(一)論天三說
(二)天象記錄和曆法改進
(三)與天文學相關的學問及數學
(四)數學體系的形成
(五)地理知識和地學著作
六根底深厚的農學與水利學
(一)漢代農業生產的水平
(二)農學著作與農學思想
(三)水利工程技術和學理
七既唯物又辯證的中醫學
(一)漢以前醫藥學的發展
(二)醫藥學體系的充實和提高
(三)《神農本草經》
(四)醫聖張仲景
(五)神醫華佗
八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創立
(一)道教產生諸問題再探討
(二)道教的文化意蘊
後語
主要參考文獻
重要人物人名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