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銳故居

熊銳故居位於廣東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新塘村第四村民小組熊氏“朝錫第。“朝錫第”既是熊銳烈士的故居,也是葉劍英元帥通訊員熊耀輝同志故居,故居屬客家傳統民居,二堂四橫結構,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現狀保存較好。熊銳烈士故居設6個展區,通過史料和多媒體手段,打造成為集歷史展示、教育研學、多媒體互動、參觀旅遊等於一體的多功能紀念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銳故居
  • 地理位置:廣東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
基本簡介,歷史沿革,室內布局,人物紀念,

基本簡介

熊銳故居,又稱熊氏“朝錫公祠”,占地面積3677平方米,建築面積1142平方米,房屋坐南向北,夯築土木磚石結構,灰瓦面平房,主體建築屬於典型的清代假三堂四橫客家傳統民居。熊銳故居展館由中國美術學院團隊規劃建設,展館整體以紅灰色為基調,突出客家特色元素,分為“華南教育歷史文化展”“尋路法蘭西——中共旅歐支部史料展”兩大展區,藉助照片、檔案、報刊、實物等豐富史料以及音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翔實、生動地展示一幅華南教育歷史的壯麗畫卷以及梅州與中山大學之間厚重的學脈淵源,同時展示中共旅歐支部的建立背景、發展沿革、主要活動和歷史功績,形象闡釋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選擇的深刻歷史內涵,成功打造抗戰時期華南教育歷史梅州展陳館、中山大學與梅州展陳館和熊銳生平事跡展陳館三館一體模式。挖掘烈士事跡,打造黨史學習陣地。梅江區以中山大學東遷梅州為主線,採用“1+N”模式,對熊銳故居進行重點保護修繕與活化利用。熊銳故居修繕工程是市區共建項目,是梅江區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項目之一。
2022年6月29日上午,抗戰時期華南教育歷史梅州展陳館暨熊銳故居開館儀式在梅江區三角鎮舉行,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嘉應學院黨委書記吳琦,中山大學校友會代表參加活動。

歷史沿革

2021年,梅江區按照省市相關工作部署,重點選擇以抗戰時期中山大學東遷梅州為主線,採用“1+N”(1個主館和全市21處辦學紀念地)模式,依託熊銳烈士故居打造華南教育歷史(梅州)陳列館、熊銳生平事跡陳列館,並爭取加掛中山大學梅州辦學陳列館。主館由中國美術學院團隊設計,歷史韻味和現代氣息相融合,充分體現了梅州特色元素。
熊銳烈士故居修繕完成後,將通過對華南教育這段歷史的呈現,體現梅州人民對教育事業所作出的貢獻。同時,故居不僅將打造成一個革命歷史教育基地,而且將配套建設休閒場所,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熊銳烈士故居修繕工作已基本完成,開始進入室內布展階段,預計2022年元旦前全面建成開放。
建成後的熊銳故居將開闢成熊銳生平事跡展陳館、抗戰時期華南教育歷史梅州展陳館、中山大學與梅州展陳館,館內設學脈淵源、客家革命、戰時遷徙、輾轉粵東、復員廣州五個單元板塊。通過豐富史料和多媒體手段,打造成為集歷史展示、教育研學、多媒體互動、參觀旅遊於一體的高品質多功能專題紀念館。在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熊銳烈士革命精神的同時,再現東遷興學圖景。

室內布局

熊銳故居在展陳大綱設計上打破常規,採取“點面源”的形式,即以梅州為重點,整合辦學地區內容,追溯梅州與中山大學歷史淵源。展館重點把熊銳專題展廳打造成客家紅色革命的核心板塊,同館展出的抗戰時期在梅辦學史,則是整個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中首個側重歷史文化的實體性紀念館。此外,由河北省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特別設計的《尋路法蘭西——中共旅歐支部史料展》(設為第二展區)也落戶熊銳故居。展陳內容有12處顯示或提及熊銳。
展館共設兩個展區,第一展區為“華南教育歷史文化展”,以“中山大學東遷梅州”為主線,通過“學脈淵源”“客家革命”“大學歸省”“輾轉粵東”“復員廣州”五大單元板塊展示一幅華南教育歷史的壯麗畫卷以及梅州與中山大學之間厚重的學脈淵源。第二展區為“尋路法蘭西——中共旅歐支部史料展”,以“尋路”為主題,通過“救亡圖存 運動熱潮”“分批赴法 工學實踐”“上下求索 建立組織”“宣傳馬列 擴大隊伍”“世紀迴響 黨史豐碑”五大單元板塊展示中共旅歐支部的建立背景、發展沿革、主要活動和歷史功績,形象闡釋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選擇的深刻歷史內涵。

人物紀念

熊銳是早期犧牲的梅州籍中共黨員,犧牲前最高職務為中共廣東(兩廣)區委委員,是中國近代革命烈士,也是中山大學籌建者之一,也是“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創建者之一,同時還是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為旅歐中國少年共青團)第一次代表大會18名代表中唯一的廣東人。後又加入中國共產黨旅歐總支部,積極發展旅歐黨團組織。他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為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國家革命與建設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