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山—崤山地區金礦成礦地質條件和靶區預測的研究

《熊耳山—崤山地區金礦成礦地質條件和靶區預測的研究》是由地質礦產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任富根、李維明、李增慧、高亞東、趙嘉農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耳山—崤山地區金礦成礦地質條件和靶區預測的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70039[08178]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地質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039[08178]
項目名稱
熊耳山—崤山地區金礦成礦地質條件和靶區預測的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地質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任富根、李維明、李增慧、高亞東、趙嘉農
研究起始日期
1990-06-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4-12-31
主題詞
金礦;成礦預測;河南;熊耳山;崤山
任務來源
01

成果摘要

“熊耳山-崤山地區金礦成礦地質條件和靶區預測的研究”是國家重點黃金科技攻-92所屬課題《中國火山岩、次火山岩地區金礦的主要類型、控礦條件找礦方向的研究》下屬的專題,其主要任務是深入研究、系統總結熊耳礦找礦評價模型和成礦模式,提高找礦效果,豐富和發展火山岩地區金提交科研儲量0-45t,提出5-7個找礦靶區。 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 進一步厘定元古宙華北地塊的南限是元古宙華北地塊的組成部分,熊耳群是板內火山岩系。首次提出本區山構造旋迴處於伸展構造體系中張裂構造條件下所產生的盆嶺構造環境岩具有雙峰式特點。根據熊耳群晚期的正長岩和石英二長岩單顆粒鋯石,確定了熊耳群上限年齡為1700Ma左右。基本上查明了控礦地質條件。2.將全區金礦劃分為五種造蝕變岩型、蝕變岩-石英脈複合型、石英脈型、硫化物伴生金型和角成因類型:蹄化物型、低硫型、熱液型。提出四種成礦模式:上宮(北型、祁雨溝-低硫型、康山-熱液型、半寬-熱液型)。指出,金礦的成幔源和殼源,成礦流體是大氣水、變質水(建造水)、岩漿水的混合流有元古宙、加里東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存在有多期成礦作用。3.提出上宮北岩型金礦成因類型屬碲化物(鹼性岩)型,查明了Au和Te、Se元素的相s、Se可作為該區尋找大- 中型金礦床的地球化學找礦特徵標誌。4 . 提出了該區金礦的綜合評價模型,分標誌的意義,並將其為四類:成礦評價信息,礦化有利評價信息,礦化信息和不確定性評價信息。5. 確定了12個找礦靶區,估算出E+F級儲量58.61t。提景區,提出該區將成為一個新的主要的黃金生產基地。研究成果總體上已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