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翀

熊翀(?-1510),字騰霄,號止庵,河南光州(潢川)人。明朝成化五年(1469)進士,授武進知縣。歷遷監察御史、山西按察副使。弘治六年(1493)遷右僉都史撫山東,進右副都御史改撫陝西。弘治十三年遷工部右侍郎,改兵部。弘治十七年十二月遷南京戶部尚書。弘治十八年九月十二日致仕,正德五年(1510)十一月初十日卒。

基本介紹

  • 本名:熊翀
  • 字號:騰霄止庵
  • 所處時代:明朝成化五年
  • 出生地:河南潢川
  • 去世時間:1510
政績,評價,

政績

熊翀於成化七年(1471)七月至十一年六月任武進縣知縣。
在武進時,他頗有政績,《武進陽湖合志·名宦傳》稱其“有經濟才,立均田法,抑兼併。又因田定賦,吏不得為奸。尤加意學校,建東西樓,尊經閣、射圃、饌堂,凡陶甓木石,悉令可久。及去,士民立碑縣門”。他在常還曾疏浚河道(見清莊存與《浚河記》),建惠民橋。
成化十一年(1475)熊翀升任監察御使;後任山西按察副使,右僉都御使巡撫山東,右副都御使巡撫陝西,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南京戶部尚書等。他在弘治六年(1493)任職山西時,曾重刻過他的光州前輩、元代文學家、詩人馬祖常的《石田先生文集》,在山東任職時(弘治十二年),曾鼎新過德州“董子書院”(漢董仲儒的讀書處),說明他對文化教育是頗為重視的。但是,隨著官越做越大,恐怕他保官、邀寵心理愈發強烈了,有些事就給人留下了話柄。
當初,河北薊州民田多為牧馬草場所侵,貧民失業,矛盾糾紛很突出,弘治皇帝就派當侍郎的熊翀等人去勘察調查此事,但查來查去都弄不清地籍關係。弘治皇帝不滿意 ,又派了一個叫張泰的官員前去查,結果張泰求得了永樂年間的地籍,結合其它資料參互稽查,證實“田當歸民者九百三十餘頃”(見《明史·列傳第七十四》)。
弘治十三年(1500),時任陝西巡撫的熊翀奏報皇帝說,鄠縣農民毛志學開河時挖到了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寬一尺四寸,厚二寸,上書“受命於天,即壽永昌”的字樣,現進獻給皇帝。結果禮部尚書傅瀚說:“自有秦璽以來,歷代得失真偽之跡具載史籍。今所進,篆文與《輟耕錄》篆書摹載魚鳥篆文不同,其螭紐又與史傳所紀文盤五龍、螭缺一角、旁刻魏錄者不類。蓋秦璽亡已久,今所進與宋、元所得,疑皆後世摹秦璽而刻之者。”弘治皇帝認為說得對,於是將這方璽收藏在宮裡,避免讓偽物流傳在民間。對挖到玉璽的毛志學,僅給銀子五兩,薄賞了事。而對獻璽的熊翀,沒有任何賞賜。

評價

熊翀終官至戶部尚書。作為明朝監察官員的代表,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為朝廷,為百姓嘔心瀝血,千古流芳。他也深受皇帝喜愛,多次受到皇帝褒獎。熊翀因年齡原因,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月致仕(退休)回老家,朝內諸老為文贈之,讚美、崇敬之情溢於言表:
歷中外,功在朝,澤在野。壽逾古稀康強,迄老遽傳,承恩始終出處之風概全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