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紹儒(1896-1990),字玉瑩,貴州黔西籍教育家,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十月二十五日出生在黔興里南街(今黔西市清畢路與縣城南路交匯處)的一戶書香人家。1921年入東南大學教育科學習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個人作品,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熊紹儒五歲時在縣城中街黎斗恆(革命烈士黎又霖父親)家私塾館就讀,因其勤奮學習、遵守規矩,很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1912 年到貴陽就讀省立模範國小。1916年就讀模範中學。
1921年中學畢業時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南京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學習。
1924年在國立東南大學學習畢業後,熊紹儒回到家鄉,任黔西縣勸學所所長。在任勸學所所長期間,熊紹儒聯合縣城有名士紳創辦了黔西縣第一所男生國小,並親自兼任校長。
1925年,熊紹儒受貴州省教育廳聘任貴陽男師和一中教員。
1926年任省教育廳科員。
1928年,省政府調他任省立貴州大學學監,兼教倫理學和統計學。
1930年調任教育廳科長。
1933年調任甘肅省固原縣府建設科科長,後調任南京市政府秘書處編譯股主任科員。
1936年,他回任貴州省教育廳科長。
1940年初,熊紹儒調任務川縣長,上任後重視該地教育事業,邀集士紳商議辦學。
1940年春,他用縣城文廟作校舍在羅峰書院舊址創建國民學校,名為羅峰中學,同年9月親自到省教育廳辦理手續,經民國貴州省教育廳批准,正式命名為“務川縣初級中學”並任命熊紹儒為校長。
1943年至1944年,他調任甘肅省民政廳科長。
1946年秋,任省立清鎮中學校長
1949年清鎮解放時,他配合接管人員保護學校資產和縣政府物資,協助解放軍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安定民心。
新中國成立後,熊紹儒留在清鎮中學任教,1951年調任貴陽專署文教科視導員。貴陽專署遷貴定後,他受派籌建貴定師範學校並留校任教。
1957年他已逾花甲,本可退體,但他認為自己身體可以再為學校出力,便改做學校圖書、郵件管理工作。他不論擔任何職,都和善待人、積極工作。
1977年退體後,熊紹儒仍為學校奉獻餘熱,不取報酬擔任校辦工廠的會計兼保管員近兩年。
1982年應邀參加黔西一中65周年校慶,作賀詩曰:“回溯篳路啟叢林,屈指六十有五春。獅山餘蔭開學府,塗寨新樓繼弦聲。十年樹本早成器,萬世英才似繁星。秋高氣爽歸來日,滿園桃李倍歡欣。”
他滿90歲後,教育部門特批每月補助“保姆費”聘人照顧,他甚感動,常教育子女好好工作。他多次交代逝世後火化,喪事從簡,不收禮不辦酒席。
1990年12月,熊紹儒先生病逝,享年94歲。
個人作品
《解放前貴州教育見聞》
主要貢獻
1926年任省教育廳科員。當時的黔西人民貧困、教育落後,他為發展家鄉教育事業,多次向黔西縣長、地方知名人士和省教育廳提出創辦黔西初級中學的建議,幾經周折,省政府於1926年9月30日批准開辦黔西縣立初級中學,委任熊紹儒為首任校長。創辦之初,黔西縣立初級中學僅有學生90名,分男兩班、女一班。因經費不足,他便帶部分學生到米市壩幫“打鬥”(當時市場賣米不是用秤稱按斤兩計價,而是用升和斗量),獲取工錢彌補辦學。在參加社會活動中,他還積極宣傳和提倡文明結婚、廢除新娘坐花轎和大宴賓客等舊俗。
1936年,他回任貴州省教育廳科長後,積極為家鄉教育事業說話,1938年省教育廳將黔西初級中學改為省立黔西中學(後改為黔西第一中學),校址在黔西老城中心大府壩左側(今黔西二中處)。他還為省立黔西中學募捐一批圖書,請博學有識之士商議制定校訓、校風、校歌。國立黔西中學的校訓為“明德正行、精微致遠”,校風為“敬業、嚴謹、博學”,校歌歌詞為:“梅花開罷海棠香,桃李春風華滿堂。印社獅山,擁書萬卷。群英翠拔,矞矞皇皇。從來匹夫天下共興亡!況值國家多難,正好興邦,積儲棟樑。”黔西中學優良的學風和光榮的傳統代代相傳,並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培育了一代代莘莘學子,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合格學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才,成績斐然,曾多次受到國家、省、地教育行政部門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