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文學碩士,教育學博士,中共黨員。1977年恢復高考,考入江西師範學院九江分院中文系;1984年考入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研究所漢語史專業,攻讀碩士學位,學位論文研究清代國學大師錢大昕的“音轉說”;1995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古籍所,師從李國鈞教授攻讀博士學位,專業為中國古代教育史,學位論文比較研究中日前近代教育發展問題。
教育經歷
1978.2~1980.12江西師範學院九江分院(後改為九江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學生(77級)
1984.9~1987.6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研究所漢語史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5.9~1998.6華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古籍所中國古代教育史專業博士研究生
工作經歷
1970.1~1978.2 江西生產建設兵團八團(國營恆豐農場)農工、放映員、新聞幹事。
1980.12~1984.8 江西九江教師進修學校教師。
1987.8~1995.8 江西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1998.8~1999.5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講師。
1999.5~2006.5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6.5至今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1999.11~2000.11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助理。
2000.12~2008.10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2008.11~2019.7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
2003.11~2004.2 日本文部科學省國立學校財務中心客座教授。
本科畢業後在江西九江教育學院任教,講授外國文學史;碩士畢業後在江西教育學院中文系任教,講授古代漢語、古代文化史、秘書學等課程,從事音韻、訓詁以及中國書院史研究,發表論文10餘篇,合作編撰出版著作《周敦頤集》、《白鹿洞書院碑記集》,曾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主持行政工作);1998年畢業後進入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承擔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管理課程教學任務,現任該所所長。
供職機構
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於1986年,主要承擔有關高等教育問題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本校改革發展的調研和諮詢、以及研究生培養等任務。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前身是教務處轄下的高教研究室,1986年1月正式成立獨立建制的高等教育研究所。經過20餘年的建設,高等教育研究所不斷發展,在機構功能、隊伍結構、工作領域、設施設備、圖書資料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變化。
本所現任所長為熊慶年教授。目前專職人員14人,其中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4人,中級職稱5人,其他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9人。專職導師6人,所外兼職導師8人。
人才培養方面,我所現設有三個碩士學位點。一是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學位點(1996年獲準,1997年首次招生),主要培養高等教育問題研究高級專門人才。碩士生畢業後大多在高等院校任職。二是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學位點(2003年獲準,2004年首次招生),主要培養教育經濟問題研究高級專門人才。從前幾年就業的情況看,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很好,他們大多在國內大型公司和高等院校任職。三是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學位點(2005獲準,2006年首次招生),主要培養課程與教學問題研究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1、《周敦頤全書》(參編,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2、《白鹿洞書院碑記集》(李才棟/熊慶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3、《中國古代科舉百態》(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初版,2008年再版)
4、《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中日教育發展比較》(巴蜀書社1999年)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度》(副主編,香港三聯書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6、《國外高校改革探析》(副主編,上海大學出版社,2001年)
7、《中國理學》第三卷(東方出版中心,2002年,《中國理學》獲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8、《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參著,撰寫第五章“科舉”,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9、《研究型大學的課程改革與教育創新》(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0、《高等教育管理引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11、《巨觀高等教育評估學引論》(合作/第一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2、《重點建設大學教育評估指標研究》(合作/第一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代表性論文:
國內發表
1、形聲字語源義素的隱含,《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該文獲江西省高校第一次社科成果評獎論文三等獎。
2、21世紀大學校園生態,《江蘇高教》2000年第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0年第12期全文轉載,該文獲上海市第七屆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
3、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問題研究綜述(王修娥/熊慶年),《江蘇高教》2001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1年第5期全文轉載。
4、大學法人化趨勢與我們的對策,《江蘇高教》2002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2年第9期全文轉載。
5、制度創新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年0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3年第9期摘錄。
6、對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再認識,《復旦教育論壇》2004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4年第3期摘錄
7、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從我國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視角(熊慶年/朱照定),《現代大學教育》2005年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8、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的表現(吳宏翔/熊慶年/顧雲深),《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年第9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5年12期全文轉載。
9、我國高等教育公共管理中的行為失范及其矯正,《教育發展研究》2007年第1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7年08期摘錄。
10、我國高等教育社會治理的過渡性特徵,《教育發展研究》2009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11、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著眼於價值重建,《中國高等教育》10月第19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0年第2期全文轉載。
12、大學章程文本的構成——美日比較的視角(陸一/熊慶年),《復旦教育論壇》2012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2年第9期全文轉載。
13、大學章程中師生權利的規定性(熊慶年/吳雲香),《復旦教育論壇》2013年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3年第7期全文轉載。
14、美國大學聯合會入會‘門檻’之變(熊慶年/趙潔慧),《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
15、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中國教育報》2014年9月15日,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14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6、從制度入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7月7日,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第9期全文轉載。
國外發表:
1、大學改革的課題與大學研究中心(日文),《IDE—現代高等教育》2002年8月號。
2、飛躍發展的中國高等教育(日文),日本《IDE—現代高等教育》2004年4-5月號。
3、中國國立大學經營的自主化——以教育部直屬高校為例(日文),日本《大學財務經營研究》2005年8月號。
4、中國“985工程”大學的治理變革(英文),美國《Journal Production Editor》 Vol.44 No.5(2011年9月)。
5、中國的教育和科學政策——昨天、今天和明天(俄文),俄羅斯《自由思想》2011年9月號。
6、中國大陸大學通識教育的現狀與未來(日文),《IDE—現代高等教育》2014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