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台位於安徽省涇縣蘇紅鳥雀嶺茶山上,是屹立於懸崖峭壁上一塊巨型岩石,高聳入雲。形狀酷似一面巨大的鏡子。因傳說此石可以照出前生今世、因果報應的魔力,故得名“照鏡台"。2012年前後被當地茶農註冊為茶葉商標,並獲國家商標局認可核發註冊商標證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照鏡台
- 地點:安徽省涇縣
- 美譽 :涇川三百里,佳境千萬曲
- 屬性:商標,地理名稱
生態環境,地理位置,歷史記載,
生態環境
照鏡台擁有一片原始森林。重岩疊翠,溪流瀠洄,複雜的地貌構成眾多相對封閉的小範圍生態環境,為茶葉的無害化生產提供了優良的生態資源。“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據測定,該地區最高山峰海拔高度1175米,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氣溫15度,平均相對濕度85%,平均日照百分率41%,無霜期260天,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2—6%,生長在這裡的茶樹常以山花為友,清泉為鄰,雲霧為伴,幽谷為家,尤其對綠茶品質的形成極為有利。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出肥嫩滴翠的茶芽,再經過精心柔制,就成為香高味醇的名茶了。其精品開美綠潤,香似幽蘭,味如甘霖,近乎仙人所賜,難以多得。涇縣產茶歷史悠久。茶園近10000畝,森林覆蓋率80%。
地理位置
照鏡台位於中國著名茶葉主產區皖南涇縣東南部山區。該區系黃山山脈的余峰公布地帶,位於黃山北麓,太平湖畔,境內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古代李白、汪士慎等文人墨客曾多次遊覽涇縣,將其讚譽為“涇川三百里,佳境千萬曲”。
歷史記載
據《寧國府志》記載:“宋時涇縣有茶樹四百萬六千六百八十七株”。遠在唐代就曾出產過白雲茶,塗尖等名貴茶葉。相傳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途經寧國府時,知府大人獻上涇縣產的貢尖,乾隆嘗後龍顏大悅,讚不絕口,吩咐隨從帶上飲用。清朝晚期,涇縣尖茶已暢銷沿江各大城市,並隨出洋華人批量銷往東南亞一帶,故在當時,尖茶又有“洋尖”之稱。有年夏日,鄧小平同志登黃山路過涇縣,品嘗了涇縣名茶後稱讚道“此茶甚好,有黃山毛峰、西湖龍井之好,以後就喝此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