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田蠶

照田蠶

照田蠶又稱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傳統祈年習俗,是臘月二十五日夜在田邊燃火炬的群體性活動,旨在祈求來年田之稻穀和蠶之繭絲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這項活動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樸素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照田蠶
  • 時間:臘月二十五日夜或者年三十
  • 方式:燃火炬
  • 性質:群體性活動
  • 別稱: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
歷史記載,相關傳說,傳說一,傳說二,相關詩詞,

歷史記載

有詩中說“此占最吉”,又有占法,可惜范成大未講明,不過後世的記載有助於人們理解。顧祿《清嘉錄》說“焰高者稔”,是以火焰高低占是否豐收。方鵬《崑山志》則說“視火色赤白,以占水旱”,火是關鍵。

相關傳說

傳說一

南宋范成大《照田蠶行》詩序說,臘月二十五日夜,吳中“村落則以禿帚若麻秸竹枝輩燃火炬,縛長竿之杪(miǎo) 以照田,爛然遍野,以祈絲谷”。其詩更為形象:鄉村臘月二十五,長竿燃炬照南畝。近似雲開森列星,遠如風起飄流螢。今春雨雹繭絲少,秋日雷鳴稻堆小。儂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歲田蠶好。夜闌風焰西復東,此占最吉余難同。不惟桑賊谷芃芃,仍更苧麻無節菜無蟲。
關於照田蠶習俗的形成,王利華認為源於火焚燒田間的殘藁宿草,以利化草為肥和殺除害蟲並提高田地翻耕效率。中唐以後太湖以東地區開發,火耕逐漸廢除,但由於積養下來的習慣,田間放火焚燒雖在生產日程安排的項目單上逐漸被抹去,但卻以一種歲時節日娛樂活動的形式殘留下來,逐漸轉變為一種固定的歲時民俗活動。 明清時期,照田蠶主要流行於江浙一帶,其他地區也有,如道光湖南《永州府志》、光《荊州府志》均有“照田蠶”記載。“田蠶”也寫作“田財”,或直接針對害蟲,如弘治《上海志》說:“鄉人秉高炬,謂照麻蟲。”照田蠶的時間除臘月二十五日外,還有元旦和上元日進行的。照田蠶的活動也被擴大,除立竿焚燒火把外,還要供奉劉猛將、田祖、蠶花諸神,甚至請巫師唱歌頌讚神歌。
照田蠶照田蠶

傳說二

相傳,正月十五日正是蠶神嫘祖的生日,因此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蠶神”的日子。祭蠶神用白粥加上肉脂為供品,同時用一桿竹竿挑著燈燭插在田間,謂之“照田蠶”(據說觀察燈火顏色可以判斷一年的豐歉)。這項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逐漸成為了後代元宵節觀燈習俗的一種源頭。

相關詩詞

【詩詞名稱】:照田蠶行
【詩人】:范成大
【年代】:宋
【正文】:鄉村臘月二十五,長竿然炬照南畝。
近似雲開森列星,遠如風起飄流螢。
今春雨雹繭絲少,秋日雷鳴稻堆小;
照田蠶行照田蠶行
儂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歲田蠶好。
夜闌風焰西復東,此占最吉余難同。
不惟桑賤谷芃芃,仍更麻無節菜無蟲。
分歲詞質明奉祠今古同,
吳儂用昏蓋土風;禮成廢徹夜未艾,
飲福之餘即分歲。地爐火軟蒼朮香,
飣盤果餌如蜂房;就中脆餳專節物,
四座齒頰鏘冰霜。小兒但喜新年至,
頭角長成添意氣。老翁把杯心茫然,
增年翻是減吾年。荊釵勸酒仍祝願,
但願尊前且強健;君看今歲舊交親,
大有人無此杯分!老翁飲罷笑捻須明朝重來醉屠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