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又稱煤耗率,為火電廠所消耗的能量與輸出能量之比,單位為g/(kW·h)。為有可比性,將所消耗的燃料折合成低位發熱量為29288kJ/kg(7000kcal/kg)的標準煤計算,稱為標準煤耗。中壓凝汽式電廠的發電煤耗率約450g/(kW·h),高壓電廠約360g/(kW·h),超高壓電廠約340g/(kW·h),亞臨界電廠約320g/(kW·h)。熱電廠由於供熱可減少
熱力循環的冷源熱損失,發電煤耗率可比同參數的凝汽式電廠降低很多,較好的僅280g/(kW·h)。
![煤耗 煤耗](/img/1/9df/nBnauUDMxADMmNzNzETMkJGN3EWNxE2NlZ2YmNzM5Q2NhJDN0IjZwMjYlB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火電廠擔任系統峰荷運行時,每發1kW·h電所消耗的煤量,稱峰荷煤耗。火電站擔任系統基荷運行時的煤耗,稱基荷煤耗。通常基荷煤耗小於峰荷煤耗。
其它概念
供熱煤耗
指供熱企業自備熱源廠供熱的單位煤耗。
(1)供熱量按供熱企業自備熱源廠外供熱計量裝置計算(即不含廠內用熱)。按月統計,年末累計計算供熱煤耗。
(2)耗煤量要折算為標準煤量。即按規定期測算折算標準煤係數,與規定期內耗實物煤量相乘(不含備有汽輪機發電的供熱消耗),然後累計計算標準煤量,最後按採暖期計算每百萬千卡平均耗煤量。
標準煤耗率
簡稱標準煤耗。把不同發熱量的各種煤折算為熱量為每公斤7000卡的標準煤而算出的耗煤率。如發電用標準煤耗率,是指火力發電廠每發一度電平均耗用的標準煤量。
計算標準煤耗率,是為了在使用不同發熱量的各種煤時可以相互比較。標準煤耗率越小,表明耗煤越節約。
發電煤耗率
簡稱“發電煤耗”,煤耗率的一種表示方式。以火電廠每發出1kW·h電能作為基準而算得。常用符號“b”表示,單位為“kg/(kW·h)” 或 “g/ (kW·h)”。凝汽式發電廠的發電煤耗率可按下式計算:
b=B/Pel=3600/(ηpl·QDW)
式中,B為全發電廠總的煤耗量 (kg/h);Pel為全發電廠各運行機組所總共發出的電功率(kW);ηpl為該凝汽式發電廠的總效率;QDW為該廠所用套用基燃料的低位發熱量 (kJ/kg)。上式表明,b值非但與發電廠總效率有關,而且還與套用基燃料的低位發熱量密切相關。鑒於不同發電廠所用套用基燃料的低位發熱量不盡相同,故為便於進行合理的廠際間熱經濟性的評比,各發電廠都必須先行算出各自的發電標準煤耗率。
經濟指標
衡量所設計的火力發電廠具有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的主要評價指標。主要有供電煤耗率、廠用電率、發電單位成本、廠區占地面積等各項。
供電煤耗率
火力發電廠在一定時間內所消耗煤炭及其他燃料與發出電量之比,稱為發電煤耗率。煤耗量與供電量(發電量扣除廠用電量)之比稱為供電煤耗率。為使燃用不同發熱量的煤炭或其他燃料的發電廠的煤耗率指標具可比性,通常將所消耗的燃料
折算成標準煤(規定29.3 kJ/g)計算出的煤耗率指標,稱為標準煤耗率,簡稱標準煤耗,單位為g/(kW·h),即每送出1 kW·h電所消耗的標準煤重量。
供電煤耗率是反映電廠發電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它反映了火電廠自身技術裝備水平、生產運行和管理水平所帶來的在燃料消耗量和耗電量上的高低差別,因而是衡量電廠運行經濟性的基本指標,較之發電煤耗率具有更大的綜合性。
隨著
蒸汽參數的提高,相應單機容量的增大,中間再熱機組的採用,生產和管理水平的改善,廠用電量的降低,中國火力發電廠歷年的平均供電煤耗率逐年下降情況見表。與工業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的綜合供電煤耗率仍高出60~90 g/ (kW·h)。
中國6 MW及以上火力發電機組歷年的平均供電煤耗率 [g/ (kW·h)]
年 份 | 1980 | 1987 | 1990 | 1992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供電煤耗率 | 448 | 432 | 427 | 420 | 412 | 410 | 408 | 404 |
發電煤耗率按正平衡方法計算,反平衡方法校核。廠用電率 發電廠為發電所耗用的廠用電量與發電量之比的百分率稱為“廠用電率”。火力發電廠因燃料的品種不同,廠用電率會有較大的差異。燃油、燃氣電廠的廠用電率要低於燃煤電廠;熱電廠的廠用電率高於凝汽式電廠的; 相同容量的機組也會因
給水泵和
磨煤機的選用不同而有不同的廠用電率。我國火電廠廠用電率逐年變化情況見表:
中國火電廠歷年的平均廠用電率 (%)
年 份 | 1979 | 1985 | 1990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廠用電率 | 7.63 | 7.78 | 8.22 | 8.08 | 7.99 | 7.95 | 7.94 | 7.81 | 7.71 |
發電單位成本
火力發電廠發電成本由生產成本和財務費用組成。生產成本包括燃料費、購入電力費、用水費、材料費、工資及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及其他費用。財務費用指建設資金由生產運行期歸還的利息,經營性借款利息,生產流動資金借款利息以及
匯兌淨損失。
發電成本除以電廠發電量,稱為發電單位成本。因此,電廠的年發電量越高,發電成本越低。
由於電廠造價的上升,新建電廠的發電成本由燃料費為最主要的成分已逐步變化為
折舊費占成本中最大的份額,故近10年的發電成本也上升較快。對於已折舊完畢的老電廠,其成本大幅下降,這就沖減了發電成本的上升速度。
中國曆年發電單位成本 [元/ (MW·h)]
年 份 | 1980 | 1985 | 1990 | 1996 | 1997 | 1998 |
發電單位成本 | 27.57 | 38.04 | 66.48 | 152.69 | 164.43 | 280.30 |
廠區占地面積
包括生產區占地和廠前區占地。生產區占地面積按圍牆軸線計算,征地時要購入邊角地,故一般征地面積要稍大於圖紙上的占地面積。當屋外配電裝置、淨化站、污水處理站等生產設施脫離廠區布置時,其用地應計入廠區用地內。
電廠的具體占地面積隨機組容量及系統的差別相差較大,更與設計標準等因素有關。中國新建2×300MW機組的一次循環電廠,以前廠區一般占地40 ha以上,現在已縮小到26~29 ha;2×300 MW機組二次循環電廠,現在也只占用29~31 ha。對其中廠前區的占地,以前都大於2 ha,現在都控制在0.8 ha之內。
計算細則
計算細則
(1) 根據製漿造紙企業發電、供熱系統中有化學車間鹼回收
鍋爐、廢料鍋爐參與發電、供熱或僅參與供熱的情況,在計算煤耗時應扣除來自鹼回收鍋爐產汽、廢料鍋爐產汽的發電量和供熱量。
(2) 計算煤耗指標的煤量按熱量分攤法即按產熱量占發電、供熱的比例來分配,這樣供熱煤耗就只受鍋爐熱效率及減溫減壓器效率的影響,減少汽輪機凝汽損失的得益歸發電。
(3) 按日、月統計各生產數據,以計量表計累計數據為準。
(4) 產汽參數、供汽參數、天然水、熱用戶冷凝回收水、鍋爐給水溫度均以月平均值為計算依據。
(5) 新蒸汽參數以進入汽輪機自動主汽門前的溫度、壓力及流量表為準,供汽參數以減溫減壓站供出的記錄表累計的數據計為計算依據。
(6) 對動力車間鍋爐和化學車間鹼回收鍋爐、廢料鍋爐並列運行參與發電、供熱所用的給水耗電量、補充水耗電量及循環水泵耗用電量等均以兩車間鍋爐產汽量之比分攤。在計算發電廠用電率和供熱廠用電率時,不包括鹼回收鍋爐或廢料鍋爐產汽所耗用的電量。
計算細則實際套用時的幾點說明
(1) 本計算細則是按製漿造紙企業中自備熱電站第三種類型,即由動力車間鍋爐和化學車間鹼回收鍋爐或廢料鍋爐產汽並列運行參與發電、供熱及減溫減壓站和熱用戶組成的發電、供熱系統制定的最一般的計算方法。而對於製漿造紙企業沒有鹼回收鍋爐、廢料鍋爐或鹼回收鍋爐、廢料鍋爐產汽僅參與供熱系統的企業,本計算細則也同樣適用。在具體套用時,如果沒有鹼回收鍋爐、廢料鍋爐,其發電煤耗、供熱煤耗及廠用電率的計算只需將動力車間鍋爐產熱量用於發電、供熱而進行有關計算; 對於鹼回收鍋爐、廢料鍋爐產汽參與供熱系統,則按占總供熱量的比例進行分攤,扣除鹼回收鍋爐、廢料鍋爐供熱量後,再計算供熱煤耗。
(2) 下列燃料量、廠用電量不計入發電、供熱煤耗、廠用電率的計算。
——新設備或大修後設備的烘爐、煮爐、空載試運行時耗用的燃料、電力。
——設備計畫大修、改造工程及擴建新機組施工耗用的燃料電力。
——發電機作為調相機運行時耗用的燃料、電力。